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北方降温

春秋初期的局势是怎样的齐恒公如何登上霸主

2023-11-24 来源:大蕉资讯

春秋初期的局势是怎样的?齐恒公如何登上霸主之位?

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我们通常称之为“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春秋初期的国际局势

春秋时代,能够在史书上找到的诸侯国有一百七十余国,这一百七十多个诸侯国,有迹可循的也很少,一部分只有一个名字,没有任何历史资料。很多连地理位置都没有办法确知,其中有迹可循的只有齐国、鲁国、曹国、卫国、郑国、宋国、陈国、燕国、晋国、秦国、楚国、吴国、越国等数十个国家。

此时,周王室已经是日渐衰微,对于诸侯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除了齐国、晋国、卫国等少数的几个国家依旧坚定不移的拥护周王室之外,其它的国家大多数都对周王室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既不以周王室马首是瞻,也不视周王室为眼中钉,比较中立。也有国家对于周王室采取一种敌对的态势,其中以郑国、和楚国最为明显。

导致这些国家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还是周王室本身的衰弱。也正是由于周王室的衰弱,整个政治的中心,已经由周王室转移到了各个诸侯国。从此,也开始形成了多个国家的局面,这些国家各自为政,相互交流。在周王室东迁的前一百多年,各国相处的还算比较融洽。

彼此之前也没有太大的战争,而且也没有霸主的出现。虽然东方的几个国家,如鲁国、卫国、宋国、郑国等,经常出现一些征伐,但战争的规模比较小,也都互有损伤。这段时间的战争,大致上以郑国和宋国为中心,郑国和宋国的相互敌对,是造成当时局势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其余的列国,要么帮郑国,要么帮宋国。

齐桓公当了霸主之后,大致有两个任务,其一是“尊王”其二是“攘夷”。此时周王室的威望已经降到了极低,前面也说了郑国箭射周桓王更是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到了齐桓公的时候,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号召。

先说尊王,文王伐郑,未得其志,到了其子成王的时候,仍然与郑国为敌。但这个时候郑国已经依附了齐国。和郑国交恶的蔡国、陈国依附了楚国,于是郑国成为了楚国侵略的目标。齐国作为霸主,不可能看着自己的小弟被人欺负,于是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曹、许八国联军,首先讨伐蔡国,蔡人溃不成军,大败而逃,大军乘胜侵入楚境。楚国人不敢应战,只能够请求会盟。

古人讲究出师有名,齐国攻打楚国当然也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名分。于是对于楚国的声讨,就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责备楚国不把祭祀用的包茅贡献给周王室;第二是追究楚国对“昭王南征不复”一事应负的责任。从这一方面来说,确实可以看出,齐桓公在尊王方面作出的努力。后来,齐桓公又在尊王的名义下,操纵着王室的内政,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除了“尊王”在“攘夷”方面,齐桓公也有着不小的功绩。进入东周时期后,由于诸侯国不断的增多,周王室的权力越来越小,导致华夏内战渐渐趋于严重,无暇顾及外部。狄人日渐猖獗,逐渐成为北方各国的心头之患。齐国、晋国、鲁国、宋国、郑国等,都曾经受到过狄人的侵略。

除了狄人之外,还有戎人,其中戎人的分支山戎更在常常入侵燕国,前664年,齐桓公率兵讨伐山戎,救了燕国。前662年,狄人入侵邢国,也是齐桓公率兵征伐,才让邢国转危为安。到了前695年,狄人又一次入侵邢国,还是齐桓公连同宋国和曹国救了邢国。

再此之后,为了保护各国不受狄人的侵犯,齐桓公联合三国军队修筑城垣抵御入侵。卫国被狄人入侵,国君战死,首都被占,幸亏有齐桓公的帮助,才使得卫国幸免灭国。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因为内乱迅速衰落,霸主的地位,也被他国所取代。

美国本科留学需要走哪些流程

美国研究生留学要求

如何申请维克森林大学

斯坦福入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