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压电蜂鸣器

东林党是怎样的一个组织与魏忠贤有哪些关系

2023-11-24 来源:大蕉资讯

东林党是怎样的一个组织?与魏忠贤有哪些关系?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

泰昌元年九月初一,明光宗朱常洛即位才满一个月就一命呜呼,留下一个疑窦丛生的“红丸案”,一个沉迷于木匠活儿的少年储君朱由校,以及一个危机四伏的大明王朝。黎明破晓,群臣火速入宫。当以东林党为首的大臣们赶到乾清宫外时,守门的太监却手持刀棍强行阻拦。从中作梗的人,是深受朱常洛宠爱的李选侍。明朝后宫中一共九个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

选侍在宫斗剧里连龙套都算不上,但由于朱常洛即位后没有册封皇后,李选侍作为朱由校的养母,一同居住在乾清宫中,她有意在朱常洛死后挟持新君,干涉朝政。大臣们在宫门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唯有兵科都给事中杨涟忍无可忍,上前呵斥:“奴才!皇上召我等入宫,尔等却挡在门口,是何居心!”杨涟气场强大,骂得太监们一愣一愣的,只好放众臣入宫。李选侍仍不愿妥协,将朱由校藏在乾清宫暖阁中。

这时,与东林党交好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跟李选侍说,皇储必须面见朝臣才能即位,您这样藏着也没用啊。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李选侍就把朱由校交给王安,可看到他领着朱由校急匆匆地往外跑的样子,她就知道上当了,立刻命身边的太监去把太子追回来。然而,为时已晚,众臣先迎朱由校至文华殿册立为太子,之后要求赖在乾清宫的李选侍移宫,以便新君即位。

为了打倒李选侍,众臣上疏,各显神通。东林党人左光斗的批评尤为尖锐:“武氏之祸,再现于今,将来有不忍言者!”这是说李选侍要勾引朱由校,以达到当皇后的目的。几番交锋之后,李选侍知道自己确实不是那帮文臣的对手,只好放弃抵抗,黯然离开乾清宫,徒步走到专供妃嫔养老的哕鸾宫。九月初六,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次年改年号为天启。

以东林党人为首的外廷,在以王安为首的司礼监协助下,成功辅佐天启帝即位,明朝又恢复到万历初年张居正辅政时“宫府一体”的局面。一时“东林势盛,众正盈朝”,东林党人似乎就要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东林党肇始于万历年间,是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他们以清流自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大多出自社会中的“中等阶级”,处于豪强地主与下层民众之间。

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在东林书院撰写的一幅对联,反映其高尚的志节,一直流传至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然而,自明末至今,东林党毁誉参半,甚至有明亡于党争一说。其实,东林党议涉及很多问题,他们也曾提出过一些先进的主张。

一是注重“公论”。东林党不赞成君主独断专权,而是希望以“天下之公论”作为君主制的施政基础。在万历年间的“争国本”一事中,东林党极力要求万历尽早立朱常洛为太子,就是因为这关乎到皇帝是否遵守规则和迎合舆论。当时,万历宠爱郑贵妃,本想废长立幼,立她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结果实在拗不过大臣们,才立朱常洛为太子。顾允成指出:“以私而掩公,以一己而掩天下,亦已偏矣。”在东林党眼中,天下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因此,皇帝的所做作为不能拂逆民意。

二是关心民间疾苦。万历年间,宫中派遣到各地矿监税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苦不堪言。如此行为就不符合“公论”,东林党看不下去了。数十名官员对矿监税使提出抗议,李三才上疏谴责:“皇上爱珠玉,人亦爱温饱;皇上爱万世,人亦恋妻帑。奈何皇上欲黄金高于北斗,而不使百姓有糠粃升斗之储?皇上欲为子孙千万年,而不使百姓有一朝一夕之安?”

东林党反对矿监税使,并非只是打打嘴炮,而是付诸行动。他们大多为官清廉,“持名检,励风节,严气正性,侃侃立朝”,被誉为“清节姱修”。在湖广,武昌兵备佥事冯应京因反对税监陈奉残害百姓,惹怒上级,被逮捕入狱,当地上万名百姓纷纷为之鸣不平。

在江南,东林党人钱一本、高攀龙等创立同善会,以救助贫苦为主要目的,使“寒者得衣,饥者得食,病者得药”,主要经费来自于会员的捐款。这种慈善组织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同善会不仅救济穷苦,还教化民众,劝人为善,比如对“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以及年力强壮游手游食”之人,该会都不予帮助。东林人士一心想重振明朝后期衰败的道德风气,在世风日下的社会,他们始终不忘经世之志。

可是在很多人看来,东林党中也不乏小人,与其对立的齐、楚、浙党等对立阵营并无不同,两派之间的争斗对国事毫无帮助。鲁迅先生评价这番看似公允的言论为“瑜中求瑕,屎里觅道”,他又说:“苟求君子,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

正当东林党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时,天启一朝却成为他们的噩梦。一个由掌握大权的太监和齐楚浙党组成的政治联合在天启即位后,逐渐掌握了权柄,即所谓阉党,其领袖是魏忠贤。魏忠贤原是一个市井无赖。万历十七年,因为一次赌博,魏忠贤连裤子输光了,一怒之下自行阉割,入宫当太监,真有志气。后世为了贬低魏忠贤,常说他目不识丁。

事实上,魏忠贤也不是文盲。他入宫时30岁左右,虽然老大不小了,可也在宫中专门的宦官教育机构——内书堂学习过,其老师还是进士出身。内书堂实行强制性学习,“凡背书不过、写字不堪或损污书仿,犯规有罪者”,或责打,或罚跪,绝对不像现在某些高校一样,可以浑浑噩噩混张文凭。因此,魏忠贤好歹也是正儿八经大明宦官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

他读过啥书不好说,《水浒传》肯定是读过的。后来,阉党打压东林党,为了让魏忠贤熟悉东林党,作了一本《点将录》,将东林党人仿照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列为名单。入宫十几年,魏忠贤一直在底层太监的行列,直到通过贿赂,做了朱由校生母的伙食管理员(典膳),成了朱由校的心腹。魏忠贤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朱由校会将帝国的权力交给他。

升职加薪后,魏忠贤勾搭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与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结为对食。朱由校自小由客氏带大,一直到16岁,还和她住一起,形影不离,感情深厚。即位后,乳母不得继续居住在宫中。结果客氏才离开两天,朱由校竟然“思念流涕,至日旰不食”,只好不顾群臣反对又把她接了回来。

有客氏相助,魏忠贤进一步取得朱由校的信任。朱由校自小失去母亲,又没有储君阶段东宫师保的教育,乳母、太监、宫女就是他最亲近的人。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人,愣是把天子惯成了山村野孩子,也导致他亲宦官而远大臣。朱由校即位后,魏忠贤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随后又将东林党的盟友王安驱逐出宫。相比繁重的政务,朱由校更喜欢宅在宫里做木工,掌握批红大权的魏忠贤从此一手遮天。

昏庸的朱由校将大权交给魏忠贤,在圣旨中,口口声声“朕与厂臣”如何如何,朝中大事全都靠魏忠贤“干国精忠”,“一腔忠臣”。善于钻营的官僚们早已看出,魏忠贤成了皇帝的代言人。与东林党对立多年的齐楚浙党等纷纷前来投靠,蝇营蚁聚,形成阉党,“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其中,“五虎”、“五彪”、“十狗”、“四十孙”之辈臭名远播,朝野上下只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皇上。东林党在占得先机的情况下顿失依靠,从此屡遭排挤,东林党人中的一些小人甚至也转而投靠阉党。

阉党的好日子,在天启七年朱由校病死后戛然而止。由于朱由校没有子嗣,他的弟弟朱由检接过皇位,改年号为崇祯。朱由检没什么不良爱好,也不愿当傀儡,上台后没不久就勒令魏忠贤退休,到凤阳看管皇陵。这时,官员们敏锐地察觉到宫中动向,一些阉党的小喽啰也迅速脱离组织。揭发魏忠贤罪状的奏疏,如同雪片般飞进京城。魏忠贤逃过一死,发配凤阳。一路随从护送,车马相随,四十多辆大车满载金银财宝,途径阜城县南关,在旅店中过夜。

此时,魏忠贤已得到密报,朱由检要置他于死地,于是坐在房中长吁短叹,坐立不安。相传,那天半夜,一个京师来的书生在隔壁房间高唱一曲《挂枝儿》,讥讽其昔日权势和如今惨状。不堪受辱的魏忠贤悬梁自尽,四十车财宝也让随从和百姓一抢而空。

这时,那个藏着杨涟血书的狱卒,将血书拿出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我一生为人仁义,却死在诏狱之中,这不能说没有死得其所,面对上天,我没有遗憾,面对世人,我没有怨恨。在血书的最后他写道:“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与我何有哉!”

杨涟等东林义士让我们看到一种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值得后世同情,正如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总结的12个字:“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可是,此时明朝将要面对的,却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无论是阉党还是东林党,都已救不了大明。

美国大学申请条件

留学美国申研

美国留学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