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奶吐奶二者如何区分育儿
溢奶≠吐奶 二者如何区分?育儿
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朋友们对于小儿的异常都会非常的担心不解,很多小儿在喂奶之后都会出现溢奶或者吐奶的情况,专家介绍,溢奶吐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护理方法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是溢奶,什么是吐奶呢?又该如何区分呢?
1、从发生的原因辨溢奶与吐奶。
溢奶对大多数婴儿来说多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是由生理原因引起的,通常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溢奶主要跟婴幼儿胃的生理特点有关,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食道末端的括约肌发育还不成熟,如果遇上喂养不当,如喂食量过度、人工喂养的奶头不适宜(太大或太小)、喂养姿势不当、喂奶后过早翻动、逗乐等,都有可能导致进入胃的奶水再反流到食道里,从嘴角边溢出,即溢奶。
而吐奶则多因新生儿食管、胃、幽门等消化道不通畅,或者功能障碍(如贲门失弛缓、幽门痉挛等)所致,进食后一旦胃蠕动强烈,食物就会从胃反流食道从口中吐出。
2、从呕吐的方式辨溢奶与吐奶。
溢奶一般是从嘴角边溢出,即溢奶,较缓和。吐奶是强而有力地从嘴巴吐出,甚至呈喷射状,较剧烈。
3、从呕吐物的性质辨溢奶与吐奶。
生理性的溢奶一般是较新鲜的奶液,而病理性的呕吐一般是奶块,有酸臭味,有时可见黄绿色胆汁样物,甚至吐出咖啡色液,这些通常是疾病发出的信号,家长可得要警惕了。
4、从发生及持续的时间辨溢奶与吐奶。
溢奶多见于出生后半个月的小婴儿,通常1~2个月大的小婴儿出现溢奶的情况会更加多一些,但由于这种溢奶是跟婴儿的生理特点有关,通常不会影响到其生长发育,并且随着孩子身体的各个系统及胃肠发育趋于完善,到孩子长到第3个月之后,这种溢奶的现象会慢慢减少,通常到6~8个月大时,宝宝已经慢慢很少会再发生溢奶了。
而吐奶则因多跟疾病有关,如果未除去病因,吐奶的现象是不会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而有所缓解的。如,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呕吐在出生后2~4周出现,少数于出生后1周发病,也有迟至出生后2-3个月发病者,开始为溢奶,逐渐加重呈喷射状呕吐,几乎每次喂奶后半小时内即吐,自口鼻涌出,吐出物为带凝块的奶汁,不含胆汁,少数可含咖啡样物或带血;先天性肠道闭锁的患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可出现频繁发作的呕吐,呕吐物含粪渣和胆汁样物,并有上腹胀及可见到胃和肠型;患有肛门直肠闭锁的患儿,往往在出生后24-36小时无排便,有腹胀,且呕吐,呕吐物带有含粪渣和胆汁样物。另外,当婴儿患有颅内疾病如脑膜炎、脑炎、脑损伤、颅内出血时,亦可出现吐奶症状,患有脑部疾病的患儿除了有吐奶现象外,通常还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腹泻、惊悸、发热、抽搐等。
5、溢奶与吐奶纠正方法各不同。
溢奶主要是由于喂养方式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所以纠正宝宝溢奶的现象,主要也是从喂养方式入手。喂奶时,应抬高宝宝的头部及上身,并适当控制奶量及速度,用奶瓶喂奶时注意奶嘴孔大小要适宜。喂完奶后将孩子上身直立起来,脸靠在母亲的肩膀上,轻轻地抚拍后背,直到孩子打出奶嗝,再将孩子轻轻放下。放下的时候,取右侧卧位,头部稍稍抬高。尽量不要刚喂完奶就逗孩子玩,给孩子换尿布宜选在喂奶之前进行。一旦孩子发生溢奶时,应将其抱起或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奶液吸入气道,同时被奶液污染的衣物要及时更换。
当然,以上介绍的是一些辩别生理性溢奶与病理性吐奶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溢奶与吐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希望家长朋友细心观察,一旦出现呕吐物有胆汁样物、血性物,持续时间长,体重不增等情况,提醒家长朋友赶快到医院就诊。
- 2025-07-03饭后陋习成为健康的致命杀手
- 2025-07-03反流性食管炎后背疼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反流性
- 2025-07-03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马鞭草的临床应用
- 2025-07-03跑步运动减肥方法在水里跑步减肥可加强心肺
- 2025-07-03减肥运动方法有哪些运动减肥期间要怎么饮食
- 2025-07-03老人踮起脚走路能温补肾阳
- 2025-07-03警惕男人睡姿不正确让你越睡越衰男性保健
- 2025-06-27健身博主装修自己家大S家保姆晒舞视频豪宅
- 2025-06-27家装修理小技巧有哪些方法房子装修不踩坑手
- 2025-06-27家装修后期注意事项室内装修日常注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