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丽江蓼

李治为何眼看着武则天祸害李氏的人呢

2023-12-19 来源:大蕉资讯

李治为何眼看着武则天祸害李氏的人呢?

唐太宗李世民与众多贞观名臣缔造了唐朝初期的兴盛,影响长达百余年。尽管李世民并非一个完人,但贞观打下的精神遗产还是影响到继承者,这就是素来被认为文弱平庸的高宗李治。

李治继位前几年年号永徽,全继承贞观遗风,号称永徽之治,主要是贞观旧臣辅佐,而且继续东西开拓。当时朝堂大臣就是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于志宁几个,外加张行成、许敬宗、高季辅等,另外还有一些元老武将和宗室,贞观时期一流人才虽然有一半都老死,但至少还有三分之一左右,也包括后期涌现一些新秀,依然堪称鼎盛。

随着希望武后能够辅佐他,他们对三省做了一些调整。之前长孙无忌原本是检校中书令,同时领尚书省事。原尚书省最高职务尚书令因尊奉李世民,整个唐代基本空缺。尚书左右仆射在高宗、武后时逐步架空职责,换成武后信得过的人,例如许敬宗投靠以后,龙朔二年(662)职官改制,他出任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而尚书省平常处理文书的职员主要为尚书左右丞。

唐朝前期,尚书仆射职位是正二品,侍中、中书令为正三品,地位相差非常明显。在玄宗《开元令》颁布前,连吏部尚书职位都排在侍中、中书令之前。所以,当时改变三省旧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分化职权,便于皇帝控制平衡。

龙朔二年调整百官职司,门下为东台,中书为西台,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这正是武后辅佐高宗处理事务以后,为了简便事务,提高效率,对三省和宰相体系进行的处置。

门下和中书的地位在不断加强,各有职事逐渐完善,到高宗临死前永淳二年(682),武后另一亲信裴炎由侍中出任中书令,他基本成为代皇帝诏命(这基本是为武后代言)的御笔,就把政事堂从门下省改设在中书省。

所以,武则天身为一个后宫的皇后究竟怎样能够平衡外朝官员?要认为她像皇帝一样抛头露面毕竟不是一种常态,何况她为了贤惠恩爱的形象至少还要时刻留心照顾身体日益差劲的李治。

正是当时对三省制度进行了有意识地变化,通过分化尚书省职权,避免宰相体系一家独大,同时促使皇家与朝廷逐步分离,既遏制一些宗室元老又能够平衡牵制。武则天再通过扶持科举出身的中下层官员,再选用心腹出任高级长官,这样就渐渐控制了整个朝局,直到时机成熟以武周正式取代李唐。

建材发展导向杂志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时代商家

现代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