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SMT贴片

亲历者揭秘秦封泥发现始末感觉摊上大事了

2023-12-19 来源:大蕉资讯

亲历者揭秘“秦封泥”发现始末:感觉摊上大事了

在古代纸张出现之前,古人是如何来确保运送的文件保密呢?在国外,人们常会用到“火漆”,而在中国,则是封泥。上世纪90年代,在西安汉长安城相家巷村一个古代废弃的淤泥坑中,数以千计带有文字痕迹的“泥坨坨”横空面世,别小看这些泥坨坨,可都是秦代的封泥。

那么,被考古专家誉为“秦代文书封缄制度的结晶”、“秦朝中央的档案馆”,其价值媲美秦兵马俑、湖北出土的秦简,对研究秦历史具有极高价值的秦封泥是如何被发现的?近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曾将600多枚秦封泥交献给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的收藏爱好者阎小平,揭开了一段尘封往事。

为了收藏封泥花掉了所有积蓄

秦时在文书或物品拆封处,用印章拓在泥上留下封泥固定,防私拆保安全。小小的秦封泥成为了解秦历史的“指南针”,意义重大。2015年2月9日,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馆藏秦封泥中首批100枚被定为国家等级文物。其中,“右丞相印”等5枚为国家一级文物。18年前交献出这批秦封泥的阎小平也来到了现场,他笑着说:“交献文物,我没后悔过。”

这是自交献秦封泥以来,阎小平第一次公开接受媒体采访。阎小平说,他喜爱收藏,在相家巷的村民手里发现了这种带字的封泥后,当时很想看看这些封泥有多少种,就收藏了很多。

或许你不知道,当年秦封泥是一文不值的“办公垃圾”。印章拓到纸上是从唐代开始,之前都是拓在泥上。因此,秦时印章拓在竹简文书或各种物品上,留下了封泥。收到的人拆封完后,大量封泥被当成办公垃圾焚烧。泥土制成的它们,一部分烧成了陶保留了下来。直到上世纪90年代,秦封泥逐渐被发现,并大量在汉长安城遗址内的庄稼地里被翻出。那时,酷爱收藏的阎小平在西安一家工厂当工人,误打误撞发现了秦封泥。“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价值,就想收齐它。”他一枚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几年间就收藏了几百枚。

为了收藏封泥,阎小平搭上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和每月的工资。1995年初,得知市场上有人在收购封泥,阎小平思前想后,决定将自己收藏的封泥交到陕西本地的文博机构。“当时就找了在一家文博单位任职的朋友,在看了东西后,那位朋友觉得价值不大,拒绝接收。”从那以后,阎小平心里没了底,再见到“泥坨坨”就不敢花钱收藏了,万一都砸在手里咋办?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批罕见的秦封泥会埋藏在相家巷村的农田里呢?

庞任隆研究发现,相家巷地处渭河南岸,秦代这里当属都城咸阳渭南宫区,是皇帝居住办公之地。秦王朝上至左右丞相,下至郡县官吏的奏章皆由皇帝亲览。日积月累,剥下的封泥数量可观。到一定程度必须集中处理一批,或贮存或更有可能扔进垃圾堆。这些垃圾堆在现代考古发掘中被称为“灰坑”。相家巷村的村民在农田基本建设挖土时,于距地表1.5米处的灰坑中发现了带有文字痕迹的“泥坨坨”。“从秦代的制度和相家巷所在的位置,完全可以推断这批封泥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经手之物,甚至是他们亲手剥下的。”庞任隆说,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秦始皇又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独裁与勤勉于一身的君王。他“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每天要看120斤重的公文竹简,要两个人才能抬得动。所以,在他的“办公厅”附近的垃圾坑中发现大量的相当于今天的废信封和邮票的封泥,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4年12月,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将其中的100枚秦封泥等文物交由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进行评级。2015年2月9日,该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馆藏秦封泥中首批100枚被定为国家等级文物,其中,“右丞相印”等5枚为国家一级文物。18年前交献出这批秦封泥的阎小平也来到现场,在接受了博物馆给他颁发了永久荣誉馆员证书后,他笑着说:“交献文物,我从来都没后悔过。”文/图本报记者赵争耀

体育时空编辑部

电脑校园版面费

工程技术杂志社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