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网络资讯

揭秘古代战死的那些士兵遗骸是怎么处理的

2023-12-19 来源:大蕉资讯

揭秘:古代战死的那些士兵遗骸是怎么处理的?

不管在什么年代,战争总是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便如唐代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中所说的:“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役,除了给帝王将相们留下了千古盛名,还留下了无法计数的累累白骨。

由于我国历史书写讲究简练,许多惊心动魄的大战只用寥寥几笔就完成了记载,关于战争的详细记录十分少见。在史书上,一场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战争,也是几句话就完成了描述。战争中的细节基本不予记载,例如战后的伤兵如何处理,牺牲的将士尸骨又埋葬于何处等等内容都极其简略。而且关于死伤人数在史书上的记录也多有夸大,动辄便是伏尸百万、数十万。

01

例如在三国时期,各个政治势力你争我斗,期间发生过数次重要的战役,但是在正史《三国志》中却记载得非常简略,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便将其大加发挥。虽然演义小说多为后人加以夸张,或者做了许多人物增减情节变更,但其实史书上的一些记载也并非全然全信。

特别是关于死亡人数,这一点近代许多史学家都曾提出质疑。例如在著名的长平之战后,史书记载,秦军在白起的命令下将40万赵国的降军坑杀。但是从常理来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也正是由于这些令人产生怀疑的数字,所以也常常使得后人产生许多疑问。

03

那么历史上屡次发生的大战,战死的死者尸骨在哪呢?其实在大部分战役中,许多死者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死亡,而是分散开,所以出现大规模的尸骨堆概率较小。现在大家都知道,如果任由较多的尸体暴露在外,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瘟疫流行。最好的办法是集中焚化,但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有对战争后的死者进行焚化处理的记录。

这里可以用明朝时期的土木堡之变来举个例子,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执意要御驾亲征,率领了20万大军前往边境,结果被也先击败,损伤过半。《明史》中记载伤情为:“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明朝的军队在撤退的过程中被瓦剌骑兵连续追杀,死伤惨重。

由于在这次战役中,朱祁镇被也先俘虏,许多将领都死亡,所以战死的士兵尸骨一直没有人掩埋。直到景泰帝朱祁钰当上皇帝后,才专门派人去将去战场为这些士兵收尸并且掩埋。然而在这期间,已经有许多尸骨为野兽啃食,早就不完整了。

结语

其实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古代,统治者最多就是将这些战死士兵尸体草草掩埋,而且如果战事还在进行中,很有可能抛下这些尸体,部队就已经开拔。那些草草掩埋的尸体也不会埋得很深,很容易就被野兽挖出,或者随着大雨冲刷,这些尸体就暴露在荒草野外,大多会被野兽吞食。骨骼散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腐朽消失。

化工管理杂志官网

养生保健指南版面费

高铁速递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