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桃花

和珅推行的一项敛财制度乾隆为何还说好

2023-12-19 来源:大蕉资讯

和珅推行的一项敛财制度,乾隆为何还说好?

乾隆下江南办寿典开支浩繁,花费不菲,而当时清廷入不敷出,面临着钱粮亏空的窘态。这些钱是如何解决的呢?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已经交代,这部分花费要么摊派给地方,要么以减免税收的方式来让两淮盐商捐款,要么从官员俸银中抽成,来路是极为“不正当”的。无论哪种方式,这部分开销少有涉及国家财政,甚至没有动用国库一分一毫。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当然,乾隆皇帝的初衷,只是加重处罚的成效,并没有将其作为生财的一种渠道。和珅当政后,极力推崇“议罪银”,并将其制度化。议罪银属于国家新制,这项制度绕开了“罚俸”要经过吏部、户部的传统,而由军机处直接负责。官员议罪银两,直接上缴内务府,进入皇帝的小金库。在操作上,议罪过程及数额都不公开,有很多人为操纵的空间,这也为新一轮的腐败埋下了伏笔。

既然是法外加罚,议罪银的确起到了加重处罚的效果,但也为乾隆带来了意外之喜。议罪银制度实行以后,那些地方大员,或地方督抚,或盐政,或税关,反正都不差钱,难保不会有过失,于是他们开始向朝廷输送数额不少的银两。这些银两动辄以数万、数十万计,大都进入了内务府银库,当然也有一部分被和珅等人中饱私囊。

内务府有钱了,不到一年就扭亏为盈,乾隆拍手叫好。议罪银虽然能解决乾隆皇帝的财政危机,却带来了更大的危害。

议罪银的实行,一方面纵官贪污、营私;另一方面,对真正犯有过失的官员也起不到任何惩戒作用,时间就了必然会加重新一轮的吏治腐败。对此,纪晓岚深受其害,称此举会祸国殃民,无疑于洪水猛兽。

乾隆皇帝后来也觉得不妥,并最终在纪晓岚和阿贵等人的施压下,废除了这项制度。但此时的清廷吏治已经腐败丛生,病入沉疴,留给嘉庆的只是一个表面繁荣而内在朽化的的烂摊子。

丝网印刷编辑部

自动化应用官网

民风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