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教令权制度是怎样的有何特征
清朝时期的教令权制度是怎样的?有何特征?
相较于前朝,清代的教令权在律典中的规定更加细致,这种细致集中体现在《大清律例》子孙违犯教令罪的律例规定上,而这些规定产生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刑案汇览》记载的教令权案件反映教令权实施过程的复杂情形,总的来说,教令权的司法实践突显了极端强调孝道治国的流弊,它助长了尊长德行的丧失,使社会道德下降,背离统治者设立教令权的初衷。
清代教令权还反映出当时特有的一些社会现实,比如礼制的地位在民间生活中动摇,出现了越来越多泼悍的妻子,夫为妻纲的作用大打折扣,又比如在子孙违犯教令案里经常出现的“杀人图赖”现象,表明古人的一种司法观念,说明生命在古代司法中的重要价值。
赵毅和赵秩峰论述了悍妻产生的原因,他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儒家正统的家庭伦理对平民百姓实际的生活影响不深。“正统的儒家家庭伦理原本就是为‘君子’、士大夫阶层所立的规范。皇亲贵族腐败于上,庶民愚盲不化于下,对家庭法规和儒家家庭伦理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可估计过高。”
可以说,“礼不下庶人”到清代仍然适用。虽然清朝统治者一直在强调教令权,强调儒家伦理中的“三纲五常”,但在实际生活中,妇女不听从丈夫教令的情形仍存在,儒家伦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限。
结语
清代教令权制度是以“子孙违犯教令罪”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一套制度,其本质是一种专制权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的体现,是孝观念的延伸,其内容代表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种核心内容。教令权法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从早期氏族社会孝道思想萌芽到秦汉时已经有违反孝道的刑罚记载,再到教令权被法律吸收和认可,在清代成为一种重要的基层治理手段。教令权制度在古代社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治理作用。它赋予一家之尊长教令卑幼的权力,并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同时,它还是一种义务性规定,尊长必须在家庭范围内完成对卑幼的教令和引导,要防止子孙违犯道德和法律规定。
- 2025-07-03喝茶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药茶
- 2025-07-036招轻松缓解夏打盹总有一款适合你
- 2025-07-03金银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金银花的药膳
- 2025-07-03黄豆雪梨猪脚汤滋养清热补血养颜药茶
- 2025-07-03看电视要养成三种好习惯
- 2025-07-03久坐的人最不适合做仰卧起坐
- 2025-07-03保护自己心脏最重要的场所就是餐桌
- 2025-07-03保护肺气爱哭女人需谨慎
- 2025-07-03健康饮食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育儿
- 2025-07-0306岁是孩子大脑发育黄金期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