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长安秋望秋的风貌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
杜牧《长安秋望》:“秋”的风貌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 、大和进士。其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杜牧的《长安秋望》,一起来看看吧!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的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第三句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终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原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和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这首诗却别出心裁的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的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但秋天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具体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他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的表示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
- 上一篇:买基金周四晚上行不行
- 下一篇:创维电视打不开机怎么办如何解决
- 2025-05-13海河金湾公寓养多少狗天津河东上周1312
- 2025-05-13养狗没几天就找到了金子希望金子在汪星继续
- 2025-05-13小新如何养狗养狗七八年才知道的事
- 2025-05-13坐标郑州想养猫网传长期养猫会患疯猫病医生
- 2025-05-13想要在广州养狗怎么养好疫情防控期间文明养
- 2025-05-13养猫嘴干嗓子痒养猫知识猫咪耳朵痒老是挠用
- 2025-05-13养猫饮料资料介绍要想猫咪寿命长这些东西千
- 2025-05-13北京高碑店领养猫一图读懂丨收养政策问答第
- 2025-05-13成都家乐美装修成都乐美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5-13充满家的味道的装修风格江苏一女主晒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