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表达了什么情感清明诗词赏析
杜牧《清明》表达了什么情感?《清明》诗词赏析
杜牧《清明》表达了什么情感?在艺术上,这首诗由低而高、逐步上升、把高潮顶点放在了最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家,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展开了一处远比诗篇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 2025-05-13海河金湾公寓养多少狗天津河东上周1312
- 2025-05-13养狗没几天就找到了金子希望金子在汪星继续
- 2025-05-13小新如何养狗养狗七八年才知道的事
- 2025-05-13坐标郑州想养猫网传长期养猫会患疯猫病医生
- 2025-05-13想要在广州养狗怎么养好疫情防控期间文明养
- 2025-05-13养猫嘴干嗓子痒养猫知识猫咪耳朵痒老是挠用
- 2025-05-13养猫饮料资料介绍要想猫咪寿命长这些东西千
- 2025-05-13北京高碑店领养猫一图读懂丨收养政策问答第
- 2025-05-13成都家乐美装修成都乐美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2025-05-13充满家的味道的装修风格江苏一女主晒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