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光轴

孟郊的诗到底有多寒冷孟郊一生只有一天舒心

2024-01-24 来源:大蕉资讯

孟郊的诗到底有多“寒冷”?孟郊一生只有一天舒心日子!

孟郊的诗到底有多“寒冷”?孟郊一生只有一天舒心日子!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好不容易高中进士的孟郊,那一天该有多么爽了吧?简言之,那一天,他肯定是这么度过的:白天骑着高头大马游街、观光,晚上就在“平康里”里喝酒、玩女人。好在他是诗人,我们可以逮着他的作品作证。

我们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首诗,只需要十秒钟,但感动的泪水会在心里流一辈子。因为,寒冷的孟郊写出了“母子之情”最炽热的温度。

(一)像疯子一般在长安的大街上狂奔“赏花”

我们中学的时候都学过一篇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说的是九百年前,一个久试不第的老书生范进,在终于中了乡试的举人后,喜极而疯,最后需要卖肉的屠夫岳父对他挥以老拳,将他打醒的故事。其实,早在范进之前400多年,大唐长安也发生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那不是虚构的小说,而是真实的人生。也许吴敬梓的小说,就是从那个唐朝诗人那里得来的灵感。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公元796年,一个四十六岁的老书生,骑着高头大马,在首都长安的大道上癫狂地奔走、吟诗,就像九百年后的范进在大清的菜市场发疯一样。

那个疯了似的老书生名叫孟郊,让他疯狂的原因也同范进一样,因为科举及第,考中了进士。此前他也是屡试不第,这次是他第三次进京赶考。

按照惯例,在进士考试放榜的当天,当朝皇上要亲自组织新科进士骑着大马,在长安的大街上举行丰富多彩的观花采花活动。

除了白天的宴饮观光,重头戏是入夜后,那些新科的进士都要到长安城北的风月场所平康里去放纵狂欢。“平康里”这个大量出现在唐传奇中的地名可不是凭空虚构的,它是有史可考的自汉至唐长安城里有名的红灯区。

唐朝末年,一个叫孙柴的人,就在他描写长安世俗生活的纪实小说《北里志》里详细地记录了“平康里”的风月实况:在那里工作的女性都很年轻,她们都在官方登记备案取得上岗证,并针对官员、商人和贵族等不同服务对象进行过专门的技能培训。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服务内容,便是专门为来京城参加科考的考生服务。因为,与“平康里”相邻的便是大唐的最高学府国子监(长安大学),而在长安大学附近的街巷里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所以,“平康里”里面的艺妓都在长安大学里进修过诗文写作和音乐表演,都精通怎样安抚那些背井离乡的考生们的孤独焦虑,都谙熟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温暖和快乐。

现在你知道,好不容易高中进士的孟郊,那一天该有多么爽了吧?简言之,那一天,他肯定是这么度过的:白天骑着高头大马游街、观光,晚上就在“平康里”里喝酒、玩女人。好在他是诗人,我们可以逮着他的作品作证。看看那天晚上,孟郊写下的千古名诗《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首诗里,孟郊省略了前两次参加科考的失意和狼狈,只一笔带过说当时那失意和狼狈简直没脸说。后面三句则完全是一种放松和快意的精神状态了,完全是一个人在实现了人生理想时的自由和得意,一种人的本能因为精神的解放一下子从身体里喷薄出来了。于是,诗人一口气为我们创造了“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脍炙人口的成语。这只有一个人在彻底爽了、嗨了,并引得诗神上身、灵感爆棚时,才可能创造的奇迹。

但是,即便是这样一首泄愤般放任不羁的诗作,也仍然潜伏着诗人苦难生活的阴影。虽然一日看尽了长安花——享用了“平康里”里的美酒与美人,虽然风光无限地接受了皇上的恩宠、游览了都城的美景。但依然可以感觉到今日的这些风光无限,正是由他那苦难的过去所激发。正是有了此前科考失意和如今金榜题名的对照互动,才使得这首看似简单的诗,具有了一种前因后果产生的特别张力。

但我以为孟郊的“寒冷”其实是外冷内热的。

二战死亡营幸存者弗兰克写过一本叫《追寻人生的意义》的书。他说,生活就是受苦,要生存,就要从痛苦中找到意义。

孟郊就是这样。面对苍茫历史中的黑夜,他通过自身的苦难,去理解人民的苦难;通过自己的伤痛,去感知人民的创伤,并用自己的诗作记录了时代的风雨,唤起了道义的力量,成为了那个动乱时代的灵魂。虽然他的诗作看上去是那么的冰冷,但他的同情和悲悯还是很有温度的。

所以,我们才会在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诗作时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寒冷的孟郊写出了“母子之情”最炽热的温度。

大众商务杂志社

现代经济信息期刊

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