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如何评价晚清奇人翁同和两代帝师成事不足败

2024-01-24 来源:大蕉资讯

如何评价晚清奇人翁同和两代帝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翁同和,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生、井眉居士,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祖  父咸封, 宫海州学正。父心存,咸丰朝历宫至体仁阁大学士,后为同治帝师。母许氏通《诗》《易》,长兄同书、三元同爵均官至巡抚。同和六岁入塾时,“四书”、“五经”朗朗成诵。21岁选为拔贡,23岁中举人,27岁以一甲一名进士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同治四年,翁同和接替父业,入值弘德殿,为同治师傅,前后教读九年。

翁同和临终前咏诗一首:

“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

自撰挽联一副:

“朝闻道,夕死可矣

今而后,予知免夫”

翁同和死后,流亡在瑞典的康有为异常悲痛,作诗十四章,其中一章为:

“中国维新业,谁为第一人?

王明资旧学,变法出元臣;

密勿谋帷幄,艰难救国民;

峨峨常熟相,凿空辟乾坤。”

光绪死,慈禧死,三岁溥仪继位,其父载沣监国时,为翁同和平反“翁同和  著加恩开复原官”,后又追谥“文恭”。

翁同和还是著名的诗人、书画家、尤其擅书,名于当时,有“乾嘉后第一人”之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经济管理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官网

新营销杂志社

现代营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