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在民间是怎样的形象民间的包公形象是如
包拯在民间是怎样的形象?民间的包公形象是如何形成的?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北宋时期名臣。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包公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清官,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日断阳、夜断阴,锄国舅、铡驸马、铡判官、铡包勉、下陈州、审乌盆,为国除奸、为 民洗冤,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精彩故事。
虽然这些充满传 奇色彩的故事都是说书唱戏者为了更好地塑造包公高大神秘的形象而编写 出来的情节,但是却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包拯在开封知府的任期内,秉公理政、不畏权贵、一身正气、铁面无 私,“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童稚妇女,皆知包拯之名,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即使你不走关节,包公也会为你主持公道)。”
按旧规矩,百姓即使有诉讼也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而要通过打点门子小吏把状子递上去。一心为民做主的包拯打开官署正门,让告状的人能够直接走到他的面前禀明事由、陈述冤屈,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的做法虽然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但是他行得正、坐得端,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由于包拯心中装着黎民百姓,敢于和乱行不法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进行斗争,劳动人民、文人墨客就编出三口铜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等传说和《铡判官》、《铡国舅》、《铡美案》、《打龙袍》等戏曲剧目来赞美他、歌颂他、纪念他。
做了一辈子清官的包拯曾经说过下面的话: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应该时时在每一个为官者的耳边响起,如此则百姓大幸,国家大幸矣!
- 上一篇:古代的交通管制怎么样碰瓷是如何定罪的
- 下一篇:布尔战争的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 2025-07-03练出男人味宅男居家健身方法男性保健
- 2025-07-03白领必知食疗药膳帮你护眼
- 2025-07-03天疱疮患者不要让脱水靠近
- 2025-07-03艾滋病感染初期有什么症状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 2025-07-03家有儿女如何装修最安全
- 2025-07-03健康养生睡觉如何睡出好品质
- 2025-07-03腰太粗怎么办运动有助瘦腰做好四点才能打造
- 2025-07-03简单臀部减肥动作女生快速瘦臀方法
- 2025-07-03赤脚医生当代性有何依据
- 2025-07-03补肾益精汤让男性朋友活的更健康男性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