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木榄

健康养生论文健康养生论文1000

2024-02-18 来源:大蕉资讯

健康养生论文 健康养生论文1000

健康养生论文 健康养生论文1000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 面对着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客观世界, 为了找寻万物运动的根源和规律, 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观察和研究, 认为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经过不断的系统的摸索和总结, 从而形成了祖国医学宝贵的理论体系—阴阳学说。

阴阳, 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它既可代表两方相互对立的事物, 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阴阳学说认为, 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阴和阳的对立统一体。事物的生成、变化乃至消亡,都是由于事物本身内在联系的阴阳双方运动的结果。阴阳学说包含了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作的定义认为, 健康不仅只是人体免于疾病危害, 并且具备在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及道德上的完善状态。因此, 一个人要拥有健康, 必须具备身体及心理素质

两大方面的的健康。根据中国古代传统阴阳分属的阐述进行分属肉体属阴, 心理或称意识属

阳。由此推论人是由肉体与意识两方面所组成(人体看作是一个阴阳复合体)。按阴阳学说可知, 只有阴阳平衡即机体生理代谢平衡与心理平衡, 人体才能保持完美的健康状态。下面, 我们就从人体阴阳的变化谈谈健康。

1.阴阳互根

肉体与意识是相互依存, 互为作用的。肉体依存于意识, 意识依存于肉体, 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一个脱离了意识的肉体不能算做完整的人体, 意识一旦脱离了人体, 也将不复存在。广义而言, 意识与肉体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存在, 总是阴阳互根的。一旦严重到阴阳离决的地步即意识脱离肉体, 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2.阴阳互为因果

人体生病或有生理缺陷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而心理上的不平衡是引起生理上致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诸如各类结石、冠心病、高血压、溃疡病等均是心因性疾病, 都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它也会引起性格改变甚至行为失常生理上变态如社交恐怖症, 各种焦虑症等。

3.阴阳消长

如果一个人生病指器质性疾病, 他的机体发生病变, 那么他在思想上一定会有所牵挂, 必致心理负担加重, 这是阴消阳长所致。譬如一个人生病或遭受一场意外的打击后, 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 甚至导致他本人的意识阴中之阳与潜意识阴中之阴不能很好地配合, 即理智与下意识无法配合协调。由于他的理智失控, 其潜意识聚集着许多心理能量、情欲、情感—喜怒哀乐就释放出来, 表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暴动。推翻理性的统治, 肆无忌惮地泛滥出来,暴露出来, 那就是精神障碍病, 严重者可致精神失常。②更换形式、改头换面地表示自己的不满与反抗。这就有了梦、口误、笔误、过失、遗忘、情欲精神神经症等等。这种因生病或遭受打击后而引起的潜意识的能量爆发, 我们就可看作是阴消阳长。

如果一个人平素思想解放,心理无负担, 心胸坦荡, 乐观和善, 心中烦恼不生, 促使意识与潜意识配合协调, 那么带来的将是健康的身体, 这是阳消阴长所致。譬如报刊上所介绍的老寿星中大多胸怀坦荡、乐观和善, 凡事不斤斤计较, 心理无负担, 保持一颗平常心。可见一个人只有心理无负担, 心胸坦荡, 淡泊名利阳消,才能使自身达到更完美的健康状态阴长, 趋向阴阳平衡, 因此符合阴阳消长规律。

4.阴阳转化

①阳极生阴。以结石症为例中医认为结石是气化物气聚则成形, 散则成气, 按阴阳转化过程来说, 就是阴极生阳。据观察, 患结石症的人往往火气大、性情急、脾气不好。如果人经常生气, 超过一定限度, 出现阴极生阳, 就易生成结石。中医学上还有七情致病之说“ 大怒伤肝, 暴喜伤心, 思虑伤脾, 悲忧伤肺, 惊恐伤肾。” 其中喜、怒、忧、思、悲、恐、惊均可看作是阳邪, 这些都与阳极生阴有密切联系。②阴极生阳。一个人通过练气功、静养或参加其它体育锻炼等养生方法, 可使自身祛除疾病。如果长此以往, 持之以恒, 不仅对长期处于无病状态, 而且在精神上亦能逐渐充实, 从而获得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心态。至于气功修炼中所讲的“ 祛病、健身、长功” 、“ 小悟一渐悟一大彻大悟, 最终明心见性” , 其中也蕴含着阴极生阳的道理。

5.阴阳复合

人从健康到生病, 又从生病到痊愈是一个阴阳平衡、消长、再平衡的反复运动过程。如果讲得透彻些就不难发现, 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 即出生时意识体阳与受精卵阴结合后形成人阴阳合体, 人经过一生的阴阳消长, 最终将走向死亡, 即意识体与肉体相互分离阴阳离决。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从无到有, 从有回复到无的过程。

现在我们谈谈阴阳学说与健康保健。我们要想获得健康长寿, 就应从锻炼身体和净化心灵两方面去开拓, 以求阴阳平衡。我们在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同时, 还应注重精神修养及道德修养, 以求动静结合, 相辅相成。按阴阳学说原理, 一个人只有心胸坦荡、乐观和善, 才能使心中烦恼不生, 达到心理健康状态的阴阳平衡, 从而使身体的生理代谢平衡以达到健康。一个处处与人为善的人, 心中无敌, 寝食安宁, 心神守舍, 便会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一个处处作恶的人, 经常中伤他人, 暗箭伤人, 落井下石自然会害怕报复而寝食难安,多疑、多心、多虑, 永远不会有一个安宁乐观的心境。而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健康的状况, 这早

已被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理论所确认。《医学类编》中讲“ 神不守舍, 则易于衰老。”《仙境》上说“ 归心静然, 可以长生。”《左传》有言“ 有德则乐, 乐则能久。” 明代养生家石天基将养生术概括为个“ 常存” , 其中就有“ 常存善良心、常存正觉心” , 可见养生必先

修德。又如中国气功是一门心身并练、阴阳双修的理想的健身术, 是现代保健技术中的高技术。“ 心身并炼” 中所指的“ 心” 不是日常解剖学上所说的“ 心” , 而是广义的“ 心” , 它是泛指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练“ 心”就是通过训练整个意识系统的功能, 从体内到

体外, 产生能量、信息, 从而发生一定的效应, 练身则是通过降低耗能, 使人体内脏器官得到充分的调整和休息、改善, 从而使机体内的分子、原子、电子结构等有序化, 消除它们的混乱, 达到正常状态。阴阳双修中所指的“ 阴” 就是修身, “ 阳” 就是修心。修身就是

练形体、练动功, 修心就是行善事、积功德阴阳双修就是在修身的同时修养心性, 二者并行, 则功成行满。因此从该角度来说, 真正的气功锻炼者所达到的保健祛病疗效要比从事一般体育运动如足球、篮球、网球等更具疗效。

一个人在生病后, 按阴阳消长原理, 会导致心理负担加重意识中充满疾病信息一一不良思维波的干扰, 从阴阳学角度来讲,要想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必须抑制阳长, 则需要求病人消除疾病包袱, 减少烦恼, 开阔心胸, 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 在治疗疾病时, 须从阴阳两方面人手, 既要治其身,更要治其心, 以求阴阳平衡。

综上所述, 根据我国古代传统阴阳学说的理论, 要想获得真正的健康, 应从锻炼身体与净化心灵两方面去开展, 以求得阴阳平衡。“ 阴平阳秘, 病安从来” , 忽略了其中一方, 或只偏重一方, 比如只注重形体锻炼, 不注重道德情操的修养, 或一味地追求修德修心, 而不进行实际的身体锻炼都不能达到完美的健康状态。练气功亦然, 只练“ 身” 或只练“ 心” ,均不是练功者所追求的境界。本人认为, 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 更应从阴阳学说中体悟健康的真谛, 临床治病应身心兼治, 以求康泰。

U渠道合作大厅

艾奇在线

U渠道资讯艾奇在线旗下实名制广告代理商开户渠道对

广告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