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传教士汤若望为何在明清两朝游刃有余
2024-03-11
来源:大蕉资讯
揭秘:传教士汤若望为何在明清两朝游刃有余?
明末清初,一批欧洲传教士不畏艰辛,远涉重洋,接踵来华。他们的目的是要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信奉天主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背景、道德观念、语言礼俗都与欧洲不同。传教士要对这样一个东方大国传教,困难是很多的。
利玛窦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以学术叩门而入,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争取士大夫直到皇帝等统治阶层人物的支持,合儒补儒,以适合中国习俗的方式传教。
按照这套办法,传教士不仅进入了中国,而且进入了宫廷。他们受到崇祯、顺治、康熙等明清两代皇帝的器重和礼遇,与中国学者密切交往,既打开了天主教传播的大门,又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汤若望就是这批传教士中的一个著名人物。
汤若望出生于德国科隆,原名Johann Adam Schall-von Bell。他在来华之前,在欧洲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天文、数学都有研究。1619年到达澳门,1622年进入中国大陆,在中国生活了47年。
网络配图
可见,顺治帝之所以对汤若望不吝封赏,主要是因为汤若望在明清易代之时,修订了应天顺时的历书,以此证明清朝乃顺天而治。因此,顺治帝要对汤若望予以重用,加官进级,以表彰他对清王朝的杰出贡献。至于天主教,顺治帝在《御制天主堂碑文》中明确宣布他只崇信孔孟儒家学说,讲求中庸之道。天主教乃西洋宗教,不知其说。
顺治帝又在碑文中指出:“若望入中国,已数十年,而能守教奉神,肇新祠宇,敬慎蠲洁,始终不渝,孜孜之诚,良有可尚。人臣怀此心以事君,未有不敬其事者也。” 这表明顺治帝认为汤若望的敬教精神可以借用为忠君思想,他希望清朝官员以汤若望为榜样,忠君尽职。这也正是他表彰汤若望的目的所在。
- 上一篇:古代中探花真的比中状元还高兴
- 下一篇:刘邦和虞姬到底是什么关系虞姬如果不自杀会
相关文章
- 2025-07-036个简单妙招帮你摆脱困倦精力充沛
- 2025-07-03老人多动手动脑多跑腿更延年益寿
- 2025-07-03茶疗方辅助治疗肾火弱药茶
- 2025-07-03活血化瘀的药的作用川芎的作用与主治
- 2025-07-03补肾药膳让身体日渐强壮
- 2025-07-03冬季洗脸五大误区海绵过度擦洗损伤肌肤
- 2025-07-03家庭常见9种药材的作用与功效
- 2025-07-03冬季食补的四大饮食禁忌
- 2025-07-03常见中药药理作用归类
- 2025-07-03冬虫夏草怎么吃才能发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