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曹操讨伐吕布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历史上曹操讨伐吕布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话说当年,萦回于曹操脑海中的两大劲敌,一是北方袁绍,二是东方吕布。那么历史上曹操讨伐吕布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先战袁绍,抑或先讨吕布?这个问题,曹操一直在盘算。当时,袁绍因曹操迎帝都许,内怀不服。他雄踞四州,诸雄皆畏其强。建安二年正月,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败于宛城。袁绍得知操败,更加骄横,给曹操书,“其辞悖慢”。曹操得书,大怒,“出人动静变于常”,情绪有点反常。大家都认为这是由于失利于张绣的缘故。钟繇问荀或,荀或说,“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于是去问曹操,操把袁绍的书信给荀或看,并说:“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曹操“方东忧吕布”,本来打算征服张绣之后即征吕布,接到袁绍的信后有点不冷静了,又在先征吕布还是先征袁绍问题上犹豫了。荀或即为其分析形势,指出袁绍虽强,但不可怕(荀或对袁绍与曹操之对比分析,详下章),当前最要紧的还是先取吕布,“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郭嘉也认为应该先打吕布,说绍方北击公孙璜,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时,袁绍、吕布既为两强,又处南北相应,郭嘉担心他们联合,所以主张乘袁绍远征公孙瓒、暂时无北方之忧之机,先把吕布消灭了。曹操很同意他们的意见。
对于陈宫,曹操虽然不无念及曾为自己心腹、劝领兖州等功,但就军法论不能不杀。陈宫自己也很明白无求活之理,从容趋死。这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较之吕布可谓多了几分悲壮之气。当然,陈宫赴死之前也不再“逆贼”称操,而称其为“明公”,并表现出某些乞求宽其亲属的言论,度之情理,于宫完全可以理解;于操,则体现出在顺境情势下,颇能度情处事。
曹操于建安三年九月率兵击吕布,十月屠彭城,至下邳,围城月余,十二月癸酉(公元199年2月7日)吕布投降,前后不过三个月便解决了最使他担心的劲敌之一。他为什么能够这样顺利地攻灭吕布呢?
第一,战略决策正确,时机选得好。先取吕布是曹操同其幕僚经过反复磋商定下来的。本来吕布雄踞徐淮,扼南北之冲,南可连袁术,北可通袁绍,又与刘备相犄角,实难图之。曹操抓住时机,不仅没有让他形成这种优势,而且使他成了孤立之敌。
第二,战术运用得当。曹操击吕布没有把战线拉得很长,而是集中力量于一条线上。曹操出兵在今河南淮阳与刘备相遇,然后合兵直驱吕布老巢彭城(今徐州),屠城之后,即以陈登为先驱直逼吕布败守之下邳(今睢宁北)。兵至下邳,掘堑而围,并引沂、泗水灌城,下邳四面汪洋,吕布的士兵自然夺气。一个多月下来,吕布在既无援兵,又无储粮的情况下,而益困迫,不得不降。这可谓是一次运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成功战例。
第三,借用非己之兵以益军势。曹操出兵名义上是应刘备求援而发,实则恰好利用了刘备的万余兵力。时之刘备如同丧家之犬,合兵归操,殊卖力气,而且让曹操最后下定决心把巳经投降的、本可赦免的吕布送上断头台。
第四,用间成功。一年前,曹操即已约陈登父子为伐吕布的内应,此举发挥了很大作用,陈登以一郡之兵为其先驱,不仅军事上大增曹操之势,而且政治上瓦解了吕布的军心。
第五,敌方,即吕布策略失当,在客观上为操提供了有利战机。其一,吕布先战袁术,后袭刘备,未曾虑及曹操即时来伐,自失其援,陷入孤立;其二,不用谋将之策,而听信妻子疑将之言,初不”以逸待劳”以逆击操,后不分兵内外遥相呼应,致使操直捣城下;其三,战酣之际怒辱大将,酿成内变,陈宫、高顺既已被执,城实已破,布便无能为力了,只有在投降或战死沙场二者之间选择。他选择了前者,但他没有想到在曹操与刘备两大政治权术家面前殊难保住性命。
曹操攻灭吕布是其走向最后成功的重要一步,其重大影响,很快显示出来,第一,解除了北向用兵、尤其是对付袁绍的后顾之忧,不再两面对敌;第二,使袁术成为孤立的敌人,企图南巡北走,均不得逞,愤然呕血而死;第三,使张绣真正认识到出路在于投靠曹操。一句话,并没有用多长的时间,长江以北,扬、徐、兖、豫便皆为己有了。
- 2025-07-03初春多喝茶水可以去湿气
- 2025-07-03如何快速减肥减肥有哪些小方法
- 2025-07-03春季解郁圣药玫瑰花茶药茶
- 2025-07-03冬季养生藏为重点
- 2025-07-03帮你分析越睡越累是怎么回事
- 2025-07-03坐2小时20分钟白动了
- 2025-07-03吃醋5大秘方让你做个天然美人
- 2025-07-03喉咙红肿痰多怎么办喉咙发炎的注意事项
- 2025-07-03呃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人为什么会呃逆
- 2025-07-03补血食物让你吃出婴儿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