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半边风

战国时期苴国是个什么样的诸侯国如何被秦国

2024-04-01 来源:大蕉资讯

战国时期苴国是个什么样的诸侯国?如何被秦国消灭的?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田和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对此,《本蜀论》中记载,惠文王用计灭古蜀国:“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路),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蜀)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

最后,在消灭古蜀国后,秦惠文王任蜀太子为蜀侯,张若担任蜀相一职,并设立蜀郡。值得注意的是,蜀国灭亡后,苴国自然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秦国大军顺道消灭了苴国、充国、巴国等巴蜀之地的诸侯国。因此,对于秦国来说,此举可谓效仿了晋献公的“假道伐虢”之计了。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国,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战争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总的来说,蜀、苴二国同年灭亡。苴侯或许不记得春秋时期“假道伐虢“的故事了,不然也不会引狼入室,让秦国一举占据了巴蜀之地。就这样,刚吃了蜀国败仗而元气未复的巴国被秦军势力包围,秦惠王嬴驷采纳司马错“先灭蜀,继灭楚,而得天下”的建议,同年时隔两月后灭亡巴国。之后屯兵江州城(今重庆),一步步向东蚕食楚国。由此我们也大概可看出山东六国为何全部被灭国的原因了。和苴国、蜀国、巴国一样,面对秦国的时候,韩国、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这六国不仅没有互相配合,团结一致,反而互相拆台,甚至引狼入室,这成为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原因。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