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卷簧

唐朝闹蝗灾的时候为何李世民为何要吃蝗虫呢

2024-04-01 来源:大蕉资讯

唐朝闹蝗灾的时候,为何李世民为何要吃蝗虫呢?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当中,大规模的蝗灾频繁发生,给农业带来难以估量的破坏。根据《中国救荒史》的统计,从前707年到1935年,中国一共发生过796次大规模的蝗灾,平均每3年便会爆发一次。而如何应对蝗灾、安置饥民,始终都是困扰历代帝王的大难题,一旦应对不慎,极可能会引起人心摇动、秩序混乱,甚至危及到帝国的安危。

蝗灾

其实,除了颁发“罪己诏”、做法攘除、发动人力捕蝗、蠲免农民赋税和开仓放粮外,面对肆虐的蝗灾,皇帝们确实很少再有其他对应之策。虽然有效的方法不多,但皇帝们还必须做出一些非常规举动,以此来展现出打赢“灭蝗攻坚战”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让百姓在失去收成、沦为饥民后,不至于对帝王心生怨恨。这方面的例子并不鲜见,其中,唐太宗的做法堪称典型。

贞观二年(628年)五月,就在夏粮即将收割之际,一场铺天盖地般的蝗灾席卷关中大地,包括都城长安在内,京畿地区的农业严重歉收,成千上万的百姓沦为饥民,场景真可谓惨不忍睹。唐太宗闻讯后,立即派遣官员进行赈灾,并鼓励官员、地主和富户捐纳钱粮以救济灾民。虽然官方和民间的赈济活动力度很大,但由于灾情过重,还是出现部分灾民饿死的现象。

宰相魏征剧照

侍臣们全都被唐太宗的举动所感动,纷纷称颂他的仁慈,虽尧舜复生,也不能跟他相比。而上天似乎也被唐太宗的诚意所感动,所以没多久,铺天盖地的蝗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关中农作物的歉收情况也不再加重(“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成灾。”引文同上)。

平心而论,唐太宗生吃蝗虫这件事的“作秀”成分很大(唐太宗在位期间,经常有此类“作秀”之举),对于缓解灾情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所谓“自是蝗不复成灾”,不过是史家对他的过度美化,实情或许并非如此(除《贞观政要》之外,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同样也记载过这则史实)。

但是话说回来,就算是唐太宗真的在“作秀”,他展现出来的这份悯农、恤农的仁义之心,依然值得后世赞许。而唐代之所以能在他的治下趋向强盛、繁荣,开创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跟唐太宗这颗仁德之心和孜孜求治的作风,可以说有很大的关系。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