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半边风

新生儿攒肚的前兆是什么新生儿攒肚有哪些症

2023-08-17 来源:大蕉资讯

新生儿攒肚的前兆是什么 新生儿攒肚有哪些症状

一、新生儿攒肚的症状是什么

孩子为母乳喂养,在满月后两至三天、甚至四至五天不排大便,但是排出的大便依旧是黄颜色的且无干结现象,也没有痛苦的表现,只是每次的排便量比较少,此类情况就被称为攒肚。

孩子一个月至两个月大期间,消化能力得到增强,对母乳营养也能更加全面地吸收,所以每天肠胃里只会遗留少量的残渣,这些残渣不足以促使直肠形成排便,因为排便减少。宝宝出现此现象,妈妈不用着急,因为这不但说明他肠胃的消化功能得到增强,还表示妈妈的母乳的质量非常好,营养均衡。

宝宝攒肚的症状

1、满月前后出现连续几天不排便的情况。

2、宝宝一个月至两个月大期间,经常出现两至四天,甚至半个月不大便的现象。

3、通常情况下,此现象只会出现在宝宝1-2个月大这30天左右的时间里。

4、攒肚期间宝宝所排大便仍是正常颜色且无干结的软便。

5、攒肚时孩子排便状态无异常,也没有难受的表现。

注:其中,孩子的粪便是否为黄颜色且无硬结现象,乃是区分攒肚和便秘最主要的差异。家长要注意辨别这两者,不要随意给宝宝用治疗便秘的药物。

二、新生儿攒肚可以持续多久

宝宝攒肚持续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宝攒个十天八天,半个月或者一个月都有的。每个宝宝的发育不一样的,一般的会在两个域以后就会大便会少一些的,只要是宝宝的消化好就不用紧张。

一般来说,宝宝攒肚时间为满月到两个月之间的一个月,其中差异因人而异。

出现攒肚儿的宝宝多为母乳喂养儿。这是因为宝宝在满月后消化能力逐渐提高后对母乳能充分地进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肠形成排便,最终导致的一种常见现象。正常的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中水份占干湿比重的80%。

其中有形成分内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残渣,三分之一是肠道正常细菌,还有微量的矿物盐类、胆色素及衍化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人体吸收利用,与人共生共存。

而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中的有益菌群中主要就是这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由于食物被充分分解食物残渣产生很少而不能及时形成对直肠的排便刺激而造成攒肚的。

三、新生儿攒肚怎么办

宝宝出现“攒肚儿”只要是母乳喂养的正常大便(糊状),妈妈不用过于着急。在以往的做法可以不做任何处理,也不用喝水。但是新的研究提示:此时的母乳量对宝宝来说刚够或略有不足,因此也应调整到理想的大便次数,就是每天1~2次。以更好的保证婴儿期的快速新陈代谢需求和抓住时机培养小宝宝良好排便习惯,做到有效预防日后的便秘发生。

1、定时把大便。

因“攒肚”现象一般在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所以在此时训练孩子定时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让孩子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但宝宝不配合不可勉强;

2、每天坚持做腹部按摩。

(1)用手掌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回。

(2)婴儿仰卧,抓住婴儿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单腿屈伸10次。这样会帮助婴儿的肠蠕动,有利于大便排出;

3、适当多喝水。

对于胖宝宝的“攒肚子”出现,可以每天在两次奶之间喂一些白开水或菜水、果水,待到满4个月以后添加辅食就可以彻底解决这种大便状况了;

4、增加奶量。

如果孩子大便减少,体重增加不理想,是因为母乳不足引起的,那么可以及时给孩子增加一些配方奶;如果宝宝已经3个多月了,还可以添加一点大米汤,就能较好的改善大便的状况;

5、刺激肛门排便。

每天两次在宝宝吃奶后20~30分钟左右,用油质外用药(如金霉素软膏)涂在婴儿肛门口,垫上软纸,轻轻推按肛门,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签蘸上植物油,轻轻伸到宝宝肛门口处,也可引起直肠的排便。

四、新生儿攒肚有哪些前兆呢

1、母乳喂养新生儿比较多,每天6~7次,甚至10次也有可能。月龄增加以后,一天3~5次无臭味,可能有酸甜气味金黄色、黄色、棕色新生儿的大便都比较稀,呈糊状或水样,可能有黏液或奶瓣。2~3个月以后,宝宝大便会慢慢变软、变厚,不干硬。

2、人工喂养新生儿一天2~3次,基本上1~3天1次都是正常的无明显臭味淡黄色,如果吃的奶粉含铁量高,可能呈绿色。大便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干燥,质地较硬,基本成形,为条状。但相对成人来说还是比较软的。

攒肚就是把食物都赞在肚子里面,婴儿期的宝宝胃肠发育还不完善,肠道蠕动出现不协调,比较容易出现肠道胀气、排气,所以新生儿攒肚是会放臭屁的。

活环境的改变、宝宝饮食不规律都会出现攒肚现象。通常情况下,只要宝宝身体没有异常,一般多喝一些温热的白开水,或者加强宝宝的运动,家长给宝宝做一些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肚脐),都会有所改善。

拳击与格斗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杂志

汽车知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