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见拔罐法留罐法最常用
四种常见拔罐法 留罐法最常用
拔罐说起来很容易,其实真正的操作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拔罐的方法不一样,效果就是不一样的,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拔罐方法:
拔罐常见的四种方法:
1、留罐法
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2、闪罐法
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
走罐法: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其他润滑油)后,再拔罐。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
4、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正常反应:
局部软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发热、温暖、凉气外出、舒适感等,有的病证立即或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除。留罐到一定时间,或闪罐、走罐多次后,局部的软组织呈现潮红、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
异常反应:
上罐后,如果病人感到局部非常紧张,疼痛灼辣难忍,数分钟即起水泡,或于施术局部的远端感觉发凉、发麻、疼痛等,均属异常反应。
闪火法:用镊子夹酒精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需拔穴位上。操作时要注意蘸酒精不要太多,避免火焰随酒精流溢烫伤皮肤;火焰也不宜在罐内停留时间太长,以免罐具过热而烫伤皮肤
预防晕罐发生:临床表现和晕针类似,如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冷汗淋漓,甚者可出现瞬间意识丧失等。预防分心理预防和生理预防二方面。
选取适当体位:局部平坦、松驰,且能保持固定一定时间。在不影响取穴的前提,一般多选卧位。
- 上一篇:生活行动巧养生
- 下一篇:味觉突变可能是大病先兆
- 2025-10-28车窗膜胶怎样清理小窍门汽车玻璃上的贴膜怎
- 2025-10-28黑皮鞋去除油渍小窍门皮鞋上涂点这个比新的
- 2025-10-28缝纫机缝衣小窍门制衣学习篇四
- 2025-10-28厕所卫生纸生活小窍门今天才发现马桶里放张
- 2025-10-28凹陷怎么修复小窍门喇叭防尘罩凹陷怎么办5
- 2025-10-28背单词小窍门儿童版俞敏洪力荐这份单词记忆
- 2025-10-2826个整洁小窍门是什么学会这些大扫除妙招
- 2025-10-28地板有缝隙小窍门地板铺设不留缝隙肯定出问
- 2025-10-28擦拭电动扶梯小窍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
- 2025-10-28瓷砖对角小窍门图示瓷砖阳角处理方法介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