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网络资讯

教生活常识的书比较喜欢老的书每位父母都应

2024-04-26 来源:大蕉资讯

《从前慢》中曾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以前我们联系全靠书信。书信来得越慢,拆信的人越激动,拆开信还会将其中的每个字都仔细品味,反复咀嚼。

而现在,别说书信,就是一张明信片都太过奢侈。电子产品代替了手写,不会写的字越来越多,甚至连怎么买邮票怎么寄信都不知道了。

科技发达,让我们的沟通更便捷,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声音、看到画面。但我想,这是不是少了些许等待的煎熬和收获的愉悦呢?

九月读完陈允斌与父亲陈德勤联合编著的《外公家书》后,深受启发。果断借用了外公每天给外孙写信的方式,断断续续也给Niki和Nick写了有十几封。

目前是写在Niki的一个笔记本上,她每次读完都会写上两句给我的回复, 小本子成了我们之间言语之外的第二种交流方式。

喜欢的漂亮本子,无论是写还是读都更心情愉悦

假期Niki不在身边,所以是写了发到她电话手表上,后来才打印下来贴本子上的

Nick的本本是可爱的小老虎

识字量更少的Nick,内容当然要少一点,字大一点

后面我计划定期采用信纸和信封给她写,比如一周一次。这样会显得更正式,让她感受传统书信的深意和文字的魅力,前提是我能写出包含深意的文字哈哈,加油

同时也计划教Niki给Nick写信,再贴上邮票邮寄给Nick。让仪式感和文字来加深姐弟感情,同时也可以锻炼姐姐写作。

好了,回到主题,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外公家书》。

书是外公在陪伴、教育外孙煊煊的过程中,从煊煊三岁一直到上小学,写下的一千来封书信合集。

一封封信传递了外公对孩子浓浓的爱,也在信中教导孩子学习方法,还教孩子亲近自然、珍惜亲情、懂得孝道,认识自我价值。

每天的信中,外公对孙子煊煊的称呼都会加上不同的前缀,或鼓励、或赞扬、或期许。看似没有意义,却暗含了外公想要传达给孙子的话语。

比如“已经认识很多字的张奕煊小先生”,“爱看书的小朋友张奕煊”,“好奇心很强的小朋友大煊”等......

这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上叫做贴标签(暗示)。当孩子每天都处于一个好的暗示中,他就不太可能变得糟糕,反而是更有可能成为你暗示的样子,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棒!

外公是师范大学的教授,非常懂教育、也非常了解儿童心理学。所以,在给孙子写的信中,外公从来不讲大道理,总是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把自己摆在跟孩子同等的位置来交流。

外公也不会一开始就灌输理念,而总是循循善诱、就事论事,在一字一句中逐渐渗透,让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

整个过程孩子还觉得特别快乐,以为都是自己的成果呢。

单独看外公每天的信,可能会觉得无关紧要,但只要连贯地看,就会发现随着几年信件的层层跟进,做人的道理、生活常识、甚至一些学科知识都一一贯穿了进去。

外公每日随信件附上的诗词,也是他经过精挑细选,符合那一天或者那段时间情景的。

我还是在读了外公配的诗后,才知道了回文诗和宝塔诗的存在。特别有意思,原来诗歌除了五言七言,还能这么玩儿

书籍的排版也特别简洁明了,每一页就是一封信,“时间---孩子年龄---书信目的---书信内容---妈妈(陈允斌)的补充”。

每封信最后都是妈妈(陈允斌)对当日事件或信件的补充,更详细地描述了外公写信的缘由和目的,有时也会对诗歌的选择作出解释。

这样的排版对于我们仿照写信,尤其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的时候特别方便。直接翻看页头找相同的时间、孩子年龄或写信目的,然后参考着写就可以了。

现在我给Niki写信,也会尽量配一首诗。如果自己实在想不起来,就翻《外公家书》,看相同日期或类似事件外公配的什么诗,直接搬运。然后带着Niki一起读一读,背诵下来。因为这本来也是班主任要求的每天背诗任务。

有时候,我也会在信中穿插几个英语单词,或简短的英语句子。内容都是和当下时间/情形相关的,顺便帮助Niki浅学一下英语,毕竟自己这方面最在行嘛

手写的信件,不仅仅是一封信,还包含着写信人的爱。

我想,这就是信的意义。

希望,爱,能伴随着他们度过属于他们的独特一生。

海外高端医疗服务机构

海外求医十大中介

安德森医院服务中介有哪些

海外就医服务中介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