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光轴

小树理财官网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2024-05-06 来源:大蕉资讯

作者:小邦,思赋空间联合创始人

距离上次和上海的兄弟聊天好几个月了。不知为什么,感觉他应该有些状况,因为平日里的健身、溜娃的日常都看不见了。

果然,昨晚我们闲聊了几句就看出他士气低落。他感觉自己已经到了一个快要爆的点,半年前跳槽的公司一直都在亏钱,方向不明。虽然他已经在找下一个出口,但状况连连。看来,我们也算是同病相怜。

我琢磨了他的话一个晚上,今天中午忍不住开门见山的问他,除了自己和媳妇的工资收入,还有没有其他的被动收入,例如出租房屋和投资理财的收益。

不出所料,他一直就是我认识的那个直来直去的兄弟,完全没有被动收入。他说自己不懂理财,也不相信理财能帮什么。

既然他喊我一声姐,大家是好哥们,我就倚老卖老了。

我的情况在两三年前和他差不多,就是目标明确,非常在意自己在公司里的发挥,削尖脑袋往上爬。于是,我对不是目标的东西,路旁的花草树木一概无视。例如理财这种和本职工作无关的东西,我心想,能赚多少钱啊,还不如勤勤恳恳的讨好老板,不断雕花PPT。

大概一年半前,在我手上的集团旗舰项目被拉下马,而且没有别的项目让我管理。虽然公司会继续让我待在当时的职位和保持工资,但现在回看,我是处于“事实失业”的状态。在闲置了几个月后,危机感终将到来。

在一堆PLAN B里,我启动了从未整体调整过的资金配置计划。以前,我们家里的收入就是花掉不小的一部分,还按揭,最后剩多少就直接定期,基本不管不顾。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试过买股票基金什么的,但纯属“人有我有”,只买很少,一见情况不对就全部出清,只希望资金百分之两百安全。

事实失业带来的危机感令我以“一切归零”的心态去学习理财,边学边试不同的方法。在我真的果辞的这段时间,一年多前才开始的理财慢慢显现它的作用。

我和兄弟说了自己的一个大方向和几点做法。

大方向就是那就老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理财不是财大气粗才去做的事情。

普通人家虽然积蓄有限,能理财的原始资金不多。能有个十来二十万,即便是最保守的理财产品(即风险级别最低,收益率只比定期存款高一两个点的),都能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产生良好的现金流。我的亲身经历就是,理财带来的两颗“瘦米”能够帮助自己和家人熬过寒冬,保障日常开销,基础的生活标准没有大幅降低。

几个小建议是关于如何从零开始。例如,

第一,也是最基础的,必须搞清楚自己每月或者一个固定的周期里能有多少闲钱拿出来投资理财或者其他金融产品。

第二,真实的面对自己的风险偏好,不要套用别人的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

以自己为例,我特别害怕本金不保,对于任何超过10%的本金损失都不能接受。这样一来,我就直接排除了大部分的产品和投资工具。长这么大,我从不敢买股票,也不敢碰外汇之类的高风险产品。

第三,我怕不等于我就不理财了。

我专门找风险等级低的产品,例如保本的结构性存款,年化收益率比定期稍微高1-2个点。虽然很多人看不起“慢牛”,但我觉得,只要拿捏好自己的期望值,低一点的收益还是收益。能保持每月或者每固定周期有实质的收益,心里就有底了。

第四,过程当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尝试同风险级别的不同产品,在合适的时候试着买投资风险稍高的产品。

在每月定期投资理财产品的一年多后,我陆陆续续得到了预计的收益,其中的一部分投资收益被我投进中等风险等级的产品。因为我开始了解更多产品的投资方向和实际收益,手练出来了,心里清楚自己面对的产品是什么,慢慢试着买风险高一点的产品,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

我提醒我的兄弟不要不管,也不要冲动买入。应该把理财看作生活的一部分,多学习,留个心眼... ... 特别是,心平气和的用慢牛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生活。

不要说我阿Q。除了让别人(公司、老板和同事)来认可自己,自我实现的底层DNA其实更多的是自己为自己创造价值,无论是金钱、知识还是做人。

房地产导刊

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

科教导刊期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