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教育的孩子没有生活常识中式教育是否难
引:此话题牵涉甚广,还是老规矩,就事论事!
先声明观点:现在提倡的中式教育和传统经典教育的本质不同是,一个朝外索取,一个向内自省。
壹据这位名为“涵涵教育指南”的教育博主,对当今中式教育的诸多指责和控诉,实际上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中国古典教育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意味。
针对博主振振有词、言之凿凿的质疑和追讨,是否中式教育又当真如其所言,如此不堪呢?
咱不妨就从人人皆知的《论语》着手,予以一番对照审视,看看相差几何?比如:
《子张篇》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泰伯篇》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述而》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文中的“仕”“富贵”,不难理解,大致能涵盖如今的现实功利。但结合三章的阐述,我们可得知学与仕、富贵的关系,是互为表里,本末一体的道理,是安身立命的人生学问。更重要的是道义为其根本,为其原则,是终身不忘的践行之学。
显然博主把“仕”“富贵”作为了人生最高追求,而“学问”一事,不过是一提高社会身份的“标签”,获取现实功利的“通行证”,两者比对,泾渭分明。所以博主的观念是本末倒置,是舍本逐末。
所以,正如开篇所言,我以为博主口中的中式教育所产生的弊端,尚不能划定为是传统的经典教育的造成,二者不能就此相提并论。这是混淆视听,颠倒是非的荒诞之论。
贰其次,博主将现实得不到的功利和欲望,笼统归于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沿袭所造成的,实则是缺乏“命运论”的基本常识,而对个体受教种种命运的无端揣测,就更属于是无稽之谈了。孔夫子就对此有过冷静客观的看法:
《雍也篇》云:“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夫子纵然也知道,“直”仅能为君子的修行法门,是心安而理得,是仁义的生发,但并不妄言小人是否幸免于“祸难”的定论。人生幻化,岂有“必成”之规则。佛家就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且于其他章节也能资以参考:
《颜渊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先进篇》:“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尤其是《先进篇》中,谈到“颜回”与“子贡”之人生境遇的天壤之别时,更是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讲得实在是明白不过了。顺便说一句,今人多喜好鄙弃经典文化中的儒学,其实今天因为只言片语、或是道听途说,所导致的上当受骗的事情少吗?
叁
接下来,博主又借以大量的渲染笔墨,且又是在单一的孤证下,凭空演绎“当事人的遭遇”。纵观其浓墨重彩,无一不是有意与“谦虚”“谨慎”“礼让”等等传统美德,扯上牵强生涩的关联,并推出自己的先入为主之见,贩卖一种虚伪的“同情论”。
观其目的无非就是想告诉世人,只有变成恶狼、或是妖狐,才能有肉吃的道理。然而事实是孔子四科“德行、政事、文学、言语”皆是成绩斐然,出类拔萃。至于其他的门徒造诣也是非凡。为何到博主口中,传统教育就都是锻造腐儒、朽木的窗口呢?
可即便孔夫子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良苦用心,不为尔所重视。但看:
《子罕篇》云:“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也可知道,孔老夫子的意指是通权达变。而并没有要限定世人,遵守一如何的“死方法”吧?而博主所精心设计的“好孩子形象”,在我看来,实际上就是一从天而降的理想物。既然是一口一口的“好孩子”,难道学习成长的能力都没有吗?难道需要承担挫折,或是责任的气度都没有吗?难道对于可遇不可求的常识都没有具备吗?
肆
最后,综上所述,就博主所认为的“家教太好”所造成子女不得志等等之类的种种说法。即便事实是真,也不能将中式教育失败归于是传统经典教育的造成。除了本质上的不同外,还有如下几点:
其一:是一种缺乏有效材料,以偏概全的论证。
其二:是一种主观色调的构陷和诱导,且也完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其三:最重要的是博主混淆视听,是非不分。
而观其博主所云大意,似有企图托以伪善言论,贩卖“私货”之嫌。其目的就是诱使浮浅之人变相地俯首于权贵,怂恿彷徨之人为恶去善,降低沉沦之人的负罪感。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抛开博主的“苦口婆心”不谈。其实,今人在探索“家教”话题的观念和方法上,往往很容易陷入了只得其形不得其意的歧途,只贪求所谓“中式教育”能让其现实的物欲得到满足,而闭口不谈根基的涵养层面,岂不是缘木求鱼,东施效颦之举吗?
寄语:在此诚恳奉劝各位家长,远离如博主这般的“俗流”(平日是好为人师,却不知肚子里装的什么呢!)
注:屏幕前的您,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敬请底下留言,不胜荣幸。
- 2025-07-03粗茶养生既营养又健康
- 2025-07-03每天摄入的蔬菜种类越多越好
- 2025-07-03不孕症缘何钟情大龄青年
- 2025-07-03家庭主妇变身健身达人之四部曲
- 2025-07-03宝宝有眼屎是怎么回事育儿
- 2025-07-03介绍得胰腺癌原因有什么胰腺癌的病症有哪些
- 2025-07-03独活的功效与作用阴虚血燥者慎服
- 2025-07-03红枣的6大食谱做法不同功效不同
- 2025-07-03低温养生适合脑力工作者
- 2025-07-03冬天怎么吃栗子最大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