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被骗了怎么办被误导买了保险和理财
在线下实体店买了质量不好的商品,可以找工商和12315来维权;
在网上购买了不满意的商品,可以到平台进行维权;
唯独买了金融产品,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去年各种明星代言的P2P产品爆雷,消费者开启漫漫维权之路
在金融圈里有2句话万能话术就可以转移金融机构的责任,一句是“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另一句是:“客户签字确认了”
这两句话足以帮金融机构抵挡住95%的客户投诉,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金融产品销售员就会夸大收益,从而让消费者购买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那么,在购买金融产品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呢?今天小博教你2招
凭着和银行打交道的经验,和你聊聊银行销售那些事儿。
第一种情况:到银行存钱,被误导买了保险,怎么办?前不久,小博的朋友说:“过年的时候爸妈到银行存5万,结果被银行人员推销了一款理财产品,过了1个月想起笔钱,才发现买了一款保险。这家伙,5年不能取,取出来都没有本金多。爸妈可是被银行的人坑惨了”
被银行人员误导买了保险,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父母身上,因为他们习惯拿着现金去银行存,一方面是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是对电子产品各种APP操作困难。
而银行柜员经过各种场景化培训,看到带着现金来的老年人,心里盘算着:“培训的内容可算是能用上了。”
经过几个回合,柜员成功销售出去了一份理财保险,拿到了佣金,而父母却蒙在鼓里,以为自己把钱“存”到了银行,结果是放在了5年内不能取的保险公司.......
小博和你聊聊这种情况怎么办?
首先,把钱存银行,一定要有回单,上面清楚写着储户信息和存款信息
如果银行柜员收了钱,但是没有单据,那就要想想钱去哪里了?
可以多问一句,存定期,要是中间临时用钱,本金有没有损失?
如果被误导买了保险产品,一定要在保险产品的犹豫期内到银行进行退保处理,这样没有损失。
一般保险产品都有10-15天不等的犹豫期,在犹豫期内退保不会有损失。
父母要是不明白买了什么,一定要找孩子看一看,别被误导了还蒙在鼓里。
如果和银行沟通无果,建议直接拨打当地银保监会的电话进行投诉。
第二种情况:理财到期,银行柜员让转存到高收益的产品上,怎么办?银行柜员往往会关注客户理财的到期情况,对于快到期的理财,银行柜员就要准备通知客户续存或者购买其他产品。
在银行的利润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中间业务,具体一点也就是代销的一些理财。
然而银行代销的理财和银行没有任何关系,银行就是个中间商。
理财挣钱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理财收益不及预期,就是客户和基金公司之间的事情了。
这种属于银行稳赚不赔的买卖,于是很多银行柜员、理财经理会跟客户推荐代销的一些高收益产品。
当然,他们只会说高收益,对风险只字不提。因为等客户签字的时候,也不会看合同和风险提示。只要客户完成签字,银行把钱赚了,剩下就是客户盈亏自负的事情了
这种情况,一定要甄别清楚,可以问柜员或者理财经理下面这两问题:
1、这个产品是本行发行的还是代销的
2、这个产品的风险等级是什么样的?符不符合我的风险承受能力?
银行人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心知肚明,要问了就会如实回答;要是客户没那么理智,那就逮住一个不懂的人。
另外呢,在银行购买大额理财,一定要在有录音录像的房间进行。现在银行往往设有这样单独的洽谈室。
总体来说,客户作为个体很难维权,因为银行把投诉风险做到了前端,比如签字确认、风险提示等等。银行这方面可是有整个法律部门来支援,而个人势单力薄,无法和专业的金融机构抗衡。
记得2020年初的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倘若不是网上舆论愈演愈烈,中国银行依然可以按部就班工作。
作为个体,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一点知识,多一点思考。
我是小博,你身边的家庭财务咨询师,关注@小博有财商,每天给你分享一点家庭财务小知识。
今天的内容要是对你有帮助的话,记得点赞和转发哟。
- 2025-07-03春食枸杞滋肝补肾发黑霉变不能食用
- 2025-07-03春季防风避风莫让虚邪贼风入侵
- 2025-07-03初冬女性吃出健康美丽的十大美食
- 2025-07-03喝酒贴心八建议让你远离酒精肝
- 2025-07-03经常泛酸如何保护牙齿
- 2025-07-03白蛋白偏低球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白蛋白和
- 2025-07-03陈皮对胃好吗陈皮泡水喝的功效是什么
- 2025-06-27家装装修资金回流全球资金回流中国还有两大
- 2025-06-27家装修铜线用量电线越粗越好为什么我家装修
- 2025-06-27家装装修模式区别大吗钦州全屋定制和装修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