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专业水管维修吴玉泉把技术传承下去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总要求,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所在行业的顶尖技术技能人才,数十年如一日在普通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传承者。他们不仅凭借精湛的技艺在行业里发光发热,更愿意将自己的技能传承下去,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人才。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技能大师的身边,聆听他们的匠心故事。
致敬,技能大师!献礼,祖国母亲!
吴玉泉
把技术传承下去
吴玉泉
单位:杭州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能:维修电工技师
成果: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全国技术能手,钱江技能大奖获得者,水利部大禹杯二等奖获得者,浙江省、杭州市首席技师,浙江“万人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杭州市劳动模范。
都说,工作是一种修行。从电影放映员,到首席维修技师,再到如今杭富水电的董事长,今年已经64岁的吴玉泉这一修便是一辈子。1980年搞电机维修作坊,1985年干起“个体户”,2010年开办公司,2016年筹办“富春江水电设备陈列馆”……吴玉泉的一辈子,是改革开放后,一个普通工匠的成长史。
与“马达”结了一辈子的缘
1976年的夏天,还是流行看露天电影的年代。端一张小椅子,舀一勺西瓜,看一场露天电影是不少人的记忆和情怀。就在那一年,20出头的吴玉泉成为了一名公社电影放映员。放映机用多了,自然容易出故障,有时候往往电影放到一半,机器就罢工了。这时候,吴玉泉得扛着机器到十多里外的富阳街上去修理。好学的吴玉泉凭着高中的物理知识,一边向师傅请教,一边去书店找相关读物。他将马达拆开重复组装,自我钻研,一来二去地竟也学会给马达“看病”了。
渐渐地,吴玉泉学会了修吊扇、台扇上的马达。后来,他对村里使用频率较高的抽水机、电动打稻机也能摸个八九不离十。那个年代,农村缺少技术,电风扇、打稻机、碾米机坏了没人修。这些机器都离不开电动机,也就是“马达”。
就这样,吴玉泉跟“马达”结了一辈子的缘。
上世纪80年代初,吴玉泉开办了家庭作坊,专门修理电动机、潜水泵,组装电风扇,成了村里有名的“土工程师”。后来,吴玉泉背着自己组装的电风扇来到龙翔桥摆摊,十分畅销,每次一来,很快就能卖完。“既然有市场,这条路一定要走通来。”于是,吴玉泉去工商局批了个牌子,正式当起了个体户,主要生产电风扇,经营包括电机、电焊、变压器、潜水泵等维修及配件。
1986年,吴玉泉把他的电机维修小作坊搬到了富阳镇,挂出了富阳机电维修部的牌子。不到一年时间,维修部远近闻名,老乡们都说,吴玉泉是妙手,没有搞不定的机器。
1987年,吴玉泉开办了富春江电机电器修理厂,业务范围从简单的农村机电修理发展到造纸厂、印染厂、电缆厂的电动机修理,从交流电机、直流电机发展到大型水泥厂、钢厂、化工厂的高压电动机和水电站发电机等高难度高技术电机的维护保养和抢修服务,成为当时浙江省专业维修各类电动机、发电机规模最大的企业。
一旦决定好职业 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
吴玉泉喜爱技术,也爱钻研技术。上世纪90年代末,吴玉泉专门跑到浙大、浙工大学习,拿到了水利水电专业的大专文凭,2014年底获得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职称。
如今,吴玉泉是杭州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在水电设备、维修电工岗位上工作了40多年,他练就了一套精、巧、好的技改绝技,攻克了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进口电机等的技改、维修及延长发电机使用寿命等技术难题。
“技术活辛苦归辛苦,但也蛮有成就感,心里踏实、牢靠,做久了就不想换了。”在吴玉泉看来,一旦决定好职业,必须全心投入,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是成功的秘诀和关键。
全心投入的背后自然少不了高于常人的坚守。接业务时,一年365天,吴玉泉有200来天要跑外面,最多的是安徽、江西和福建等地。“那里的发电站、自来水厂和磨机房,都比较偏远,往往一待就是三五天。有时候一下子查不出故障原因,或遇到其他复杂情况,要在一个地方待十天半个月,出差回来,第二天又接着上班。”
在“中小水电站增效扩容”技术领域,吴玉泉已为国内1000多家水电站编制了增效扩容技改、降压改造可行性分析报告,对350多座水电站600多台套发电机组进行改造。
吴玉泉说:“我这个人,说到底就是喜欢技术,也爱钻研技术,我只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
专注于心,专业于行。吴玉泉已相继获得了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被授予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等荣誉称号。
技术传承 发扬“匠人精神”
当上了杭州工匠,吴玉泉觉得更有责任,给青年技能人员的成长助一把力。1995年,吴玉泉收了第一批徒弟,不但不收学费,还每天倒贴三顿饭。这些年,他把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从电机维修到技术创新,再到解决疑难杂症的方法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
为了提高培训效率,2013年起,吴玉泉自掏腰包创建了工作室,买来一整套机电设备用于培训。学习水电维修技术不仅要学懂理论知识,更要精通实际操作。“没有实际操作过,技术就是纸上谈兵。”为了直观教学,2016年,吴玉泉又专门出资260多万元建造了一台“学习机”——发电机组实训平台,可以直观地学习水轮机、发电机的安装与维修技术。
从“吴师傅”到“吴师父”,多年来,经吴玉泉培训的技工人数已超过1000人,培养出年轻技术人才200余人。吴玉泉还曾为来自泰国、老挝、尼泊尔等“一带一路”国家的“洋学徒”们亲自授课、培训,让“中国技术”走出了国门。
去年,吴玉泉耗资600万元办起了水电设备陈列馆,这是经富阳区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水电工业科普教育基地。在这里,有300多件(套)各年代各系列水电设备实物藏品,是吴玉泉几十年来走访全国各地工厂,“搜刮”来的宝贝。“参观者还可以通过踩水车、手摇、脚踏发电等游戏体验,身临其境地了解电的‘前世今生’。”
如今,吴玉泉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了不少高校合作的实习基地,而水电设备陈列馆的设立也为社会注入了一股科普水电行业的鲜活血液。“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身上的技术传承下去,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吴玉泉说。
编者按:自2012年杭州市启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以来,坚持以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由具有绝技绝活的技能大师领衔,注重在传授技艺、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能攻关和实现绝技绝活代继传承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家,省级40家,市级115家,区县(市)级242家,涉及机械制造、社会服务、传统工艺等60余个职业工种,逐步形成了梯次推进的大师工作室建设格局。工作室累计带徒4500余人,组织对内培训4.6万余人次,其中培养高技能人才6500余人,完成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项目1300余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4.6亿元。
编辑|周 曦
资料|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
如果觉得棒棒哒
↓ 请继续关注、推介“人社君”吧 ↓
- 2025-07-03卵巢癌预防让卵巢癌急刹车的四类食物
- 2025-07-03颈部淋巴结治疗办法颈部淋巴结的病因说明颈
- 2025-07-03大豆健康神话十二谈
- 2025-07-03导致皮肤出油的原因你了解多少改善皮肤出油
- 2025-07-03健身运动小知识哪种健身运动适合你
- 2025-07-03登山技巧探讨登山的基本步法及注意事项
- 2025-07-03春季养生宜散步
- 2025-07-03高粱枕头功效与作用常见药枕的功效和作用
- 2025-06-27家装装修材料市场行业特点室内装修建材都有
- 2025-06-27家装修施工现场卫生措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