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就是养不大的宝宝感觉怎么努力也
1
这周一,朋友来求助了。
她有两个儿子,一个6岁,马上幼升小;一个5岁,快要上大班。
按照养娃困难程度,一个女儿好养指数排在前一,两个儿子困难指数排在前面第一。
可以想象,她一个人要操劳两个年龄相差不大的男孩,生活有多么艰辛,每天睁开眼,除了照顾孩子的衣食用度,还得陪伴学习。
本越挫越勇的她,也崩溃了。
她说:“我可能怎么努力也养不好孩子。”,“最终把他们养成跟我自己一样。”
我认识她到现在,很少碰见她在育儿上,说这么气馁的话。心一紧,就问了详细情况。
早上,她陪着儿子读牛津树。
换了一本新的,可能有一些陌生,也有一些新难度,哥哥就开始不配合,读的时候就在房间跑来跑去,她轻唤了很多次,哥哥像没听见一样。
后来,她便放弃了,只带着弟弟读。
因为弟弟很配合,她带读的特别轻松,所以导致她待哥哥和弟弟的态度有了不同——对弟弟要耐心温柔一些,对哥哥会严肃一些,语气也会有些急躁。
读完英语,她要下楼买菜,弟弟跟在她身后,很想去,她便同意了。哥哥看着妈妈带走了弟弟,也要跟去。
他们一起下了楼,在超市买好菜以后,弟弟提要求说:“妈妈,我先吃一个冰淇淋。”
朋友觉得弟弟今天表现很好,奖励一个冰淇淋,也行。
哥哥看着妈妈给弟弟买,当然也想买。但朋友因为哥哥英语事件,心里还有一些生气,对哥哥吼了一句:“这个世界没有不劳而获。”
哥哥听了,没哭没闹,不再和她一起走,而是自己一个人走。
2
她以为“读牛津树事件”就这样过去了。但下午发生的事,就让她抓狂了。
为了顺利过渡小学期,近一段时间给哥哥安排了数学和玩汉字游戏,数学因为一直有启蒙,目前为止成了哥哥最喜欢的科目。
但这天,本来十分钟的作业任务,哥哥用了整整一个小时都没做完。
事件的叠加,让她疲惫不堪,所以就没了耐心,导致情绪失控,就有了和我的对话。
听她说完。
我和她说了自己的看法。
冰淇淋不是事先学习就约好的,而是临时起意要奖励,这对同等地位的哥哥来说,已经是不公平了。
虽然我赞成对表现好的孩子,适时地给一些物质奖励,但是不赞成不公平物质奖励。
假如事先说好,不好好读牛津树绘本,就不可以吃冰淇淋,哥哥理应承担自然后果。
但是没有事先说明,哥哥受刺激,情绪影响就会很大,过程大致是化不满为委屈,化委屈为愤怒。
愤怒没有被消化,行为就会出问题。
我和她说,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我家。我会在购买冰淇淋前,询问哥哥:“想不想吃冰淇淋?”
如果哥哥说想,接着会告诉哥哥:“想吃,但不代表可以吃。妈妈买冰淇淋是为了鼓励你们学习态度很认真,但是今天的学习态度很不好,所以不能吃。”
在哥哥沉默的时候,要接着告诉他,如何能争取吃的机会,其实就是完成好早上的任务。
然后答应孩子,冰淇淋妈妈可以多买一个,但是要先放在冰箱,什么时候完成就什么时候吃,倘若没完成,就不能吃。
我相信,给孩子第二次争取机会,他一般不会放弃努力。
3
今天,朋友又发来了讯息,她说她给孩子道歉了,为那天买冰淇淋事件。
她还说,每次遇到问题,总觉得这孩子不好,怎么这么难教,而自己却没有去想办法更好地解决孩子问题。
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是大多数妈妈的心酸点也是艰难点,当然也可以算是怎么努力也养不好孩子的内因。
没有真正尊重孩子,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问题。好在,她最后开了反思!
父母能教育好孩子,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那便是反思!
父母会反思,最终能发现,在冲突到来之前,其实存在着很多回旋的余地。
这些回旋的余地,都是改变孩子行为和态度的关键点。
譬如上文提到的冰淇淋事件,朋友不去刺激哥哥;而是顺着冰淇淋,让哥哥完成自己的任务,下午的一些冲突,应该就可以避免。
4
(1)反思性教育意味着理解。
既有自己的角度,也有孩子的角度。换句话说,是同时从自己的角度和孩子的角度,解读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切。
朋友给孩子买冰淇淋,父母角度是奖励孩子好行为,孩子角度是可以用好行为带来奖励,倘若父母只考虑自己,就带来了育儿偏激行为,激励了一个,中伤了另一个。
(2)反思性教育意味着理性。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持开放、灵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比如成长中的犯错,很多父母觉得错是不可容忍的,对犯错的行为有着深深的恐惧。
但站在长远角度来看,犯错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更完善地成长,更完美地成才,更深远地成功。
(3)反思性教育意味着找办法。
父母会拿实践和结果做对比,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教育的方式。
书本或者他人经验里,吸收而来的教育方式,就一定对自己孩子有效果吗?答案往往是不一定的。
比如有的孩子,一吼就能看到教育效果,而我家孩子恰恰相反,吼延迟了教育效果。吼没用,是我多年从自家孩子身上实践出来的教育经验。
(4)反思性教育意味着会共情。
父母会竭尽所能地调节孩子压力,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不会在孩子伤口撒盐,也不会火上浇油。
我小时候,受了委屈或者伤害,非常非常讨厌妈妈说:“怪你自己不听话,活该!”
对孩子来说,宁愿受着伤痛,也不愿再听大人的冷嘲热讽。
(5)反思意味着,从孩子身上学习。
什么叫成长,我觉得就是从0到1的过程。
0到1的实质就是从不会到会。在孩子身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不会走路,突然就跨出了第一步;不会数数,突然学会了数数······反观父母自己,会的几乎都是自己以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也不会实施创新。
孩子是活物,方法自然要用活方法。《易经》有说: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
好教育是会变通,把教育好孩子的这件事,当成一份重要的工作吧!
困难是困难了点,但最终获益的还是自己和孩子呀!
- 2025-07-03解腻调胃请喝大麦茶药茶
- 2025-07-038种民间治疗牙痛的偏方治疗咳嗽的10个民
- 2025-07-03六个小妙招让你走出阴霾的情绪
- 2025-07-03老年小孩选用的药膳各不同
- 2025-07-03常吃玉米可美容抗衰老
- 2025-07-03怎么运动才能健康出汗汗蒸出汗和运动出汗有
- 2025-07-03金银花的作用金银花的功效
- 2025-07-03打篮球的好处男孩打篮球的十个好处打篮球有
- 2025-07-03别让清凉家电吹出带菌风
- 2025-07-03警惕中医养生的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