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最新文章

宝宝当猪散养养猪业变天散养户的机会来了

2024-05-17 来源:大蕉资讯

最近几年,养猪行业不仅经受着“非瘟”的摧残,还倍受行情的打击。非瘟+行情的双重打击之下,养猪业已经“变了天”。

集团“倒闭”非瘟之后,各大养殖集团顺着猪价暴涨的东风疯狂扩张产能,集团化猪场的生猪养殖量在国内总养殖量的占比也是逐年攀升。

随着猪价的下跌,养得越多就亏的越多,各大养殖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

最近两年已经有三家养猪上市公司出现了经营问题。

正邦部分卖给了双胞胎,据报道,正邦科技重整计划转增的57亿股股份已全部完成转增,双胞胎农业持有正邦科技股份占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的15.06%, 成为正邦科技第一大股东。

傲农在推行债转股,据报道,2023年三季度末,傲农生物负债率高达89%、创历史新高,短期借款40.51亿、流动负债115.5亿,货币资金仅有2.995亿。为了让公司继续运行下去,傲农投资和吴有林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合计转让不超过15243.5188万股公司股份。

天邦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和完整的产业布局,具备重整价值,已经向法院申请重整和预重整。

“南猪北养”失败2016年之后,受南方环保和北方饲料原料价格和土地数量多等因素的影响,各大养殖集团纷纷从南方向北方挺进,傲农、正邦、温氏、双胞胎等南方企业纷纷到东北、山东、河北等北方地区养猪。

受气候的影响,每年冬季北方各地基本都要遭受一轮非瘟的“洗礼”,各大养猪企业在北方损失惨重。比较而言,温暖的南方非瘟受损程度明显更低,养猪集团纷纷缩减北方的生猪养殖量,一心在南方养猪。

“南猪北养”之下,北方生猪价格明显低于南方,而当前南方各地的价格虽然仍比北方有优势,但优势大幅缩减。2023年四季度甚至一度出现广东猪价低于东北的倒挂现象。

据了解,当前两广地区7公斤断奶仔猪价格已经涨至500元/头以上,昂贵的仔猪多被北方的猪场/养殖户所采购,南方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明显高于北方。

“南猪北养”也就宣告失败。

俗话说:不破不立。行业发生巨变就意味着机会的到来。相比于集团化猪场而言,散养户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1、猪场经营更加灵活。生猪行情不理想,散养户可迅速清栏,及时止损,根据行情的变化可快速外购仔猪,补充生产,能更好得应对行情的变化。

2、疾病防控更容易。虽然散养户没有集团化猪场那么多高大上的生物安全设施,但因为规模小,猪群的生长环境更好,抵抗力更强,疾病防控难度并不高。即便猪群发病,也能快速清栏,迅速复产。

3、粪污处理难度更低。生猪养殖伴随着大量的猪粪、废水的产生,对于集团化猪场来说,粪污处理是笔巨大的支出,且很难达到相关标准。散养户养殖量低,且多自己配备土地,能有效消耗粪污,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粪污处理费用,还能减少农田等的化肥使用量,更有利于食品安全。

当前各大集团的负债率都不低,倘若猪价继续在成本线以下运行两年,恐怕就连牧原、温氏这样的优秀养猪企业都难能扛住压力,是不是说养猪业“变天”,散养户的机会就来了呢?

国际医疗中介收费

肺癌出国看病机构

海外就医咨询案例

美国就医中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