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棉毛菊

宝宝代养问题升级版代养模式家庭农场为何难

2024-05-17 来源:大蕉资讯

来源:玉溪网

峨山德康农牧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在峨山县小街街道大海洽村棚达组建成的峨山德康祖代种猪场

峨山德康祖代种猪场现代化“育儿室”,今年上半年猪场共繁育仔猪

小街街道舍郎村委会养殖户普永蒙的“家庭农场”,今年上半年出栏929头肥猪,共收入34万元。

近年来,峨山县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全县大力实施“百万头牲畜出栏工程”促农增收。峨山德康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康”)3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自2016年7月30日举行开工仪式以来,由于受“家庭农场”建设资金投入大、用地难、贷款难等因素和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整个项目推进缓慢,要实现当初计划发展300个单元的生猪生态养殖“家庭农场”和年出栏30万头商品猪目标,亟须各方合力突破项目建设难点。

何为“家庭农场”

6月22日,双江街道石泉社区居民林正华到峨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双江动物检疫申报点开具售猪检疫票证,将自家养殖的肥猪拉到昆明市呈贡区销售。“如果呈贡的下来收猪,毛猪可卖32元1公斤,自己拉到呈贡卖会多赚点,可以卖到33元1公斤。”林正华笑着对记者说。

自2019年6月以来,猪价一路走高,并长期在高位震荡,最高时毛猪售价达38元1公斤,今年6月仍可卖到30多元1公斤的好价钱。遇上这么好的行情,养猪不赚钱都不行,许多村民都想养猪赚钱,一些当初因市场、疫病等风险放弃“家庭农场”建设计划的养殖户后悔不已。养殖业的痛点就在这里,要想赚钱就得担市场和疫病等风险。

双江街道桃李村委会村民王敏道有着丰富的养殖经验,他了解到德康推出的“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养猪,既可赚钱又不担风险,按合同约定,养殖户每出栏一头合格商品猪,可从企业获得200元左右的保底收入,于是他在2017年下半年自筹120万元,又通过畜牧贴息贷款贷了80万元,建起了2个单元的“家庭农场”。“像去年、今年这样的行情,通过‘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养猪,只要技术好点、管理好点,2个单元一年养的猪赚二三十万元还是比较容易的,就是干晚了点,不然这波行情会赚得更多。”王敏道有点惋惜地说。

其实,德康推出的“家庭农场”说简单点就是一种养猪的代养模式,但与一般的代养模式不同,一般的代养模式养殖户只要提供猪舍,代养一头或几头猪都行,标准不高。而德康推出的“家庭农场”是普通代养模式的升级版,要求高,圈舍必须按每个单元养殖50头母猪的标准设计建设,且要达到环保要求,要遵循种养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不污染环境,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兽医师郭丛荣说:“目前,德康推出的‘家庭农场’代表了全市代养模式的先进水准,它走的是一条规模效益和种养循环的绿色生态养殖之路。”

“德康推出的‘家庭农场’,首先要求规模化养猪,每个单元按不少于养殖50头母猪的标准建设,这是公司通过长期养殖实践得出较为科学的设计,只有达到养殖50头母猪以上规模,才能将管理成本和养殖成本降到较低范围,从而增加养殖户收入。养殖户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每个单元建大些,养殖更多母猪。其次,只有走种养循环的生态养殖之路,养殖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峨山德康农牧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杨超告诉记者。

据了解,按照德康推出的“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养猪,在公司带动服务下,养殖户可以省许多心,最主要的是不用担心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更不需要担心疫病风险。猪是企业的,养殖户只是帮企业代养,猪因病或疫情死亡,按合同约定养殖户不承担任何责任和损失。同样,无论猪价如何下跌,企业也得按合同价回收,这样一来代养户的风险几乎为零。

“自从建了2个单元的‘家庭农场’后,养殖150多头母猪只需雇4个人管理就行了,技术培训当然由德康负责。从2018年初第一批商品猪出栏至今,除了投资压力比较大,其他的都能适应。可以说,‘家庭农场’的确是个好东西,省心、省力,不担风险又赚钱。”王敏道这样总结。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大家都关心的核心问题,通过德康推出的“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养猪,到底能赚多少钱?峨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普朝洪说:“据我们农业农村部门掌握的情况,目前峨山已建成的23户‘家庭农场’都赚钱,没有一家是亏损的,正常收益率在15%至20%,如果养殖技术高,管理跟得上,养殖成本控制得好,收益率会更高。”

“‘家庭农场’这种养猪模式,公司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对养殖户的激励机制,即养殖户技术掌握得越好、管理越好和各种成本控制得越好,养一头猪的收益率就越高。从近两年养殖户的收入看,最差的每头猪代养费也有200元左右,高的每头猪有300多元的代养费。比如,小街街道舍郎村委会文莫黑村‘家庭农场’养殖户普永蒙家,每头猪的代养费就到367元。”杨超说。

“像去年、今年这样的行情,只要肯学、用心,养殖技术好,管理跟得上,成本控制得好,纯收入达到20%以上是完全做得到的。从猪价上涨至今,我家养猪的纯收入基本保持在18%左右。”王敏道说。

“家庭农场”缘何难推广

目前,全县共发展“家庭农场”合作农户23户70个单元,“家庭农场”存栏母猪2230头,经产母猪1560头、后备母猪670头。这个数字离当初德康提出的建设300个单元的“家庭农场”、年出栏30万头生猪的目标还差很多。

按德康推出的“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养猪,既然风险几乎为零,又能赚钱,为什么“家庭农场”还这么难推广?“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建设‘家庭农场’资金投入大,二是用地难,三是贷款难。”普朝洪说。

“家庭农场”准入门槛过高、投资大是导致“公司+家庭农场”模式难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建设1个单元的“家庭农场”为例,仅电力一项投资每公里大约需要10万元,一般情况下1个单元的“家庭农场”建设综合费用需120万至130万元左右。“在农村,能拿出几十万元的家庭不多,何况再怎么精打细算建设1个单元的‘家庭农场’也少不了百把万元,多少想搞‘家庭农场’的养殖户也就望而却步了。”王敏道感叹道。

加之,贷款难也成了“家庭农场”难推广的另一个痛点。对于这种稳赚的买卖,拿不出钱来贷款总可以干吧,但差不多最后想干的都卡在贷款难这个问题上。据了解,金融机构畜牧专项贴息贷款以抵押、担保、信誉等级形式为主,绝大多数农户因无力提供有效抵押物或担保主体资质、信用等级不够均无法获取贷款,最终无法实现通过“家庭农场”养殖致富的梦想。

更难的还在“家庭农场”建设用地受生态红线、基本农田、公益林等限制,选址困难,项目想要落地更是难上加难。比如建设1个单元的“家庭农场”需占用6亩林地,仅林地占用一项需支出7万至8万元的补偿费用。

同时,还有个别乡(镇、街道)对发展生猪养殖“家庭农场”重视不够、典型示范力度不大、相关扶持政策整合力度不足,最终让“家庭农场”这么好的一件事难推广。当然,杨超也表示,由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在推动“家庭农场”建设方面产生较大阻力,目前公司只能把主要精力用在疫情防控方面。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难题亟须破解

针对“家庭农场”建设资金投入大、准入门槛高,作为推动“家庭农场”建设的主角——德康怎样在破解难题上发力,杨超说:“我们正在向总公司建言献策,根据峨山县广大农村的实际,降低‘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准入门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尽快推动‘家庭农场’建设,让更多想搞养殖的农户实现梦想。”

针对“家庭农场”贷款难问题,峨山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中心主任杨程认为,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建设,一是建议市级层面对“家庭农场”继续给予贴息贷款支持。二是加大养殖政策宣传和资金扶持力度,加大政府风险补偿资金额度。建议政府加大德康“家庭农场”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额度,提高单户最高贷款金额至100万元。

针对“家庭农场”用地难问题,郭丛荣告诉记者:“要积极落实2020年6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生猪产业加快生产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生猪养殖及辅助设施用地按设施农用地管理,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生猪养殖项目使用林地的可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全力保障生猪养殖项目使用林地定额。”

针对“家庭农场”项目建设,普朝洪说:“不仅德康需要不断创新推动‘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政府也要不断创新思路,各乡(镇、街道)更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新‘家庭农场’发展思路,在有条件的地方,可整合扶贫及乡村振兴有关政策,实施土地入股或贫困户入股分红等模式建设‘家庭农场’,把建设‘家庭农场’发展生猪养殖作为村集体和贫困村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

据了解,从2016年至今,峨山县委、县政府围绕德康3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及建设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做了大量工作,明确了发展“家庭农场”的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措施。针对“家庭农场”建设用地难问题,各乡(镇、街道)积极做好项目用地前期调研和梳理。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农业农村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已梳理出适宜建设“家庭农场”的地块共20宗774.5亩,为全县发展300个单元的生猪生态养殖“家庭农场”奠定了基础。(玉溪日报记者 陈佳)

短评

探索多种合作模式让“家庭农场”走入千家万户

□ 杨丽敏

德康集团2016年8月在峨山成立德康农牧有限公司,计划通过“公司+家庭农场”合作模式,用3年时间,带动发展300个单元“家庭农场”建设,年出栏30万头生猪,把峨山建成滇中畜禽养殖基地、生猪调出大县。如今4年过去了,推广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农场”准入门槛高、资金投入大、贷款难、落地难、相关扶持政策整合力度不足等。

生猪养殖是“菜篮子”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关系到百姓的一日三餐,关系到物价平稳、民心安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产量近5年来一直稳居全球首位。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数据显示,国内养猪有两大主力军: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以及中小养殖场户,二者提供的猪肉量基本各占一半。但从数量上来说,规模养殖场数占比还不到1%,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养殖户。国内规模化养殖还有极大的空间。

相对于传统养殖模式,规模养殖在疫病防治、科学饲养管理、养殖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生产效率高,效益相对较好且稳定;能够长期稳定地为社会提供安全的猪肉供应,有利于食品安全监管;能较大程度发挥猪只生长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饲料产品的推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德康集团“公司+家庭农场”养殖模式,不仅不需要养殖户承担养殖风险,还可解除销售之忧,可谓是零风险养殖,有望为山区养殖户托起致富梦,是值得推广发展的好产业。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做好精准脱贫与致富奔小康的有效衔接,选择一个有持续性发展的产业,使之成为当地群众脱贫的动力之源、致富之源,让老百姓长久地“有活干”“有钱赚”,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当前,生猪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只有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对于山区群众来说,如何从小、散、弱的养殖户到加入规模化养殖大军,还有不小距离。

峨山德康农牧有限公司的“家庭农场”要想顺利推进,不仅需要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需要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更需要公司改变现有的合作模式,集思广益,不断探索新的合作路径。如果以户为单位的养殖模式难以实施,是否可以考虑以村为单位加入“家庭农场”,让农户以多种形式入股,每年享受分红;也可采取企业垫资、政企合建,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参股,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现代养殖业,最终达到合作双赢的目的。

海外就医中介收费

海外就医服务中介有哪些

国内正规的海外医疗

赴美治病的中介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