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地桃花

西西育儿冷知识不以为然的育儿黄金期错过的

2024-06-06 来源:大蕉资讯

琳最近为孩子操碎了心,她发现儿子刚上小学,已经对她的话不理不睬了,“现在就进入叛逆期,也太早了吧?”

原来,琳在孩子出生后主要精力用在了事业上,她觉得孩子太小,谁带都一样,孩子小学前主要由琳的爸妈在照顾。

到了上学的年纪,琳觉得这才到了需要父母“插手”的时候,毕竟学习是大事。然而,她却发现,对儿子缺少陪伴的她,在儿子面前频频碰壁。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有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在心理学上,0-6岁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6年。这6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主感、自我价值感的关键时期。

如果孩子的生命之树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他以后的人生基本不会有大问题。

相反,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他会在将来出现各种各种的问题,提醒父母来“修复”,这时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父母需要花翻倍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见效。

0-6岁,孩子是吸收性的心智。其中,0-3岁为第一个阶段,即“无意识学习阶段”,3-6岁为第二个阶段,即“有意识的学习阶段”。

在头三年中,孩子吸收周围环境中所发生的一切。他们根据从环境中获得的印象,“创造自我”。

蒙特梭利博士说,“幼儿不是用他的思维吸收周围环境,而是用他的整个生命。”

可以说,0-3岁大体决定了人生的底色。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些0-3岁没有被温柔对待的孩子,后来怎么样呢?先为你分享2个真实案例。

1.“拼尽全力,还是逃不脱妈妈的掌心。”

小霞(化名)来心理咨询,是因为她感到整个生活快走投无路了。

她在事业单位做财务工作,父母很满意,她却开心不起来。

大学时,她的专业是妈妈选择的“会计”,而不是自己心仪的“导演编剧”。

我问她,“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有没有想过换一个?”

小霞很无奈,“不行的,我妈不让。”

在她的世界里,似乎维持妈妈的开心是比让自己开心,要重要许多的事情。

随着咨询的深入,我陪伴小霞发现了最早期的一个心结。

“在我大概2岁的时候吧,估计我太调皮了。有一次,我不记得因为什么事情哭起来,但我记得的是,在我哭的时候,妈妈气汹汹突然把门一甩,重重地关上,还用钥匙上了锁,我一个人被关在了家里。”

“你这么说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绝望,恐惧,”小霞哭了。“我听到门关上的刹那,妈妈消失了,她不要我了,我更猛烈地哭,撕心裂肺。”

“虽然很快,妈妈就开门进来,但已经晚了,我的天空已经塌了。”

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最重要的阶段,他通过与人的互动,尤其是和妈妈的互动,来一点点获得安全感。这将成为他一辈子的护身符。

幼时的小霞,当她在2岁经历了这样的事件,潜意识中早已暗暗做了一个决定:“这辈子,我必须讨妈妈开心,否则我会遭殃。”

这是生命为了保护自己,在那个当下选择的最好方式。

家庭治疗开创者萨提亚女士,将不良的沟通姿态分为四种: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这些方式,都是人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无意识地形成了,它让那个小孩得以活下来。

小霞对待妈妈的方式,便是讨好。

可能对有些人来说,可以很自然地违背父母意愿,做出自己的选择。但对小霞来说,这却比登天还难。

韩寒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了解,你就闭嘴,如果你了解,那你就更应该闭嘴。

每个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有的原因甚至携带了一辈子,像枷锁一样把人紧紧箍住。

父母能给0-3岁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为孩子种下好的因,这会让他以后的人生结出好的果;如果不小心种下了不好的因,生命可能要付出很多代价,走过很多弯路,才能弥补。

2. “原来,我的心门,早就关上了。”

小峰(化名)是和妻子一起来咨询的,妻子抱怨他太冷血,没有感情,只知道讲道理,让她感受不到爱。

在和小峰回顾小时候的经历时,他谈到:1岁多的时候,父亲工作调动,母亲和父亲一起去了新的城市,那时,因为一切要重新开始,父母便把小峰留在了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直到上幼儿园时才和父母团聚。

“现在想起这件事,你有什么感觉?”我问他。

“没啥感觉,父母也是没办法,只能这样。”

随着探索的深入,我问小峰,“小时候当你有情绪,比如想哭的时候,家人会怎么对你?”

“其实我不太记得了,但有句话经常听,就是‘男子汉要坚强,不许哭’,爷爷奶奶都会这么说。”

“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我很好奇。

小峰费力地想了一会儿,“我怎么都想不起来了,我真的几乎没哭过。”

小峰的妻子,露出了一个无比惊讶的表情。

当一个生命在初期,就不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刚开始,他可能是迫于外界的要求。但时间长了,这就会成为一个模式,深深嵌入他的潜意识里。

萨提亚女士认为,感受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哭和笑一样,都是作为人,最真实最正常的表达。

如果一个人不被允许哭,慢慢地,他就会和自己的感受失联,也会和储藏感受的心失联。

心理学家荣格有句名言:你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0-3岁的重要性在于,婴儿的吸收性心智让很多信息都直接进入潜意识。婴儿接收到了什么?这就会成为他这辈子的命运。

如果婴儿接收到的是:我不够重要、我不够可爱,他会在余生用各种方式去证明自己到底有没有人爱。方式之一就是青春期开始各种“作”,各种挑战父母底线,以此来验证父母的爱。

如果婴儿接收到的是:我很重要、我被爱和被支持,他会在余生拥有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很难被击垮,以一颗强大的内心追逐梦想的人生。

父母能送给新生命最好的爱,就是为他的潜意识输送积极的信号,让他能在未来拥有正向的人生。

3.0-3岁,终生幸福的底层密码

从大脑发育来看,3岁以前大脑发育最快。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总结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指出,因为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年,每秒钟大脑会产生700个神经元连接。3岁,大脑发育完成率约80%-90%。

从心理发育来看,不同的心理学家给出了不同的视角。在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八阶段理论中,这个阶段的孩子会面临两种心理冲突。

0-2岁的婴儿面临的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埃里克森认为,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反之则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2-4岁的婴儿面临的心理冲突是:自主与怀疑的冲突。这时,孩子会反复使用“不”来反抗外界控制。

“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做法不当,儿童就会对自我产生怀疑。”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儿童人格发展。”

如何才能处理好“度”的问题呢?

就像埃里克森说的,2岁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也是最挑战父母的时候。

在此之前,父母可能还为生了一个小天使而感到幸福;但当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频繁和父母对抗,总是不听话的时候,筋疲力尽的父母也容易把育儿知识抛在脑后。

同时,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历多个敏感期。蒙特梭利认为,“在敏感期内,儿童更容易发展某种能力,如果错过,发展速度就会放慢,学习某种技能要花费更多时间。”

0-3岁,孩子会经历的敏感期包括:口腔敏感期、手脚动作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细微事物敏感期、执拗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

在不同敏感期内,家长合理的引导堪称四两拨千斤,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一个天使宝宝开始变身恶魔宝宝时,他可能正进入了执拗敏感期、秩序敏感期,需要父母特别的回应。

智慧的父母,懂得在对的时间,花最少的力气,支持孩子最正向的成长。

这会是你为孩子做的最好投资。想让孩子的人生更精彩,就用充满接纳、信任、尊重的爱,以及规则和界限的引导,来帮助0-3岁宝宝获得幸福的底层密码吧。

愿更多宝宝健康成长,愿更多父母轻松育儿。

作者简介:西西,心理咨询师、心理讲师,北京大学MSW毕业,喜欢写温暖的文字,用爱陪你看生活、朝前走。喜欢就点个赞咯~~欢迎转发!

赴美就医趋势

赴美就医网

赴美就医中介 精神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