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超滤装置

英国女子崇尚自然育儿观英国夫妇自然育儿法

2024-06-19 来源:大蕉资讯

如今,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都会以不同方式来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然而英国伦敦一对父母却不以为然。

阿黛尔与丈夫艾伦育有6岁的儿子及1岁女儿,他们一直秉持自然原始的方式育儿。

儿女自出生以来从未看过医生,生病了不吃药,而是多接触大自然、以天然食物治感冒,连分娩时脐带亦是自然断掉,还任凭6岁儿子吸母奶、1岁女儿随地小便,直至他们自我停止。

(在2016年参加电视新闻节目《今晨》访谈时,仍放任1岁的女儿在演播室随地小便)

孩子们更是从未上过学,反而花大量时间在户外学习各种植物。

6岁的儿子现在只认得基本字母及数字,但阿黛尔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以他的年纪,现阶段他不需要读或写任何东西。”

夫妻俩一点也不担心这种反传统的教育会影响儿子的未来,阿黛尔坚信:“在家学习的孩子通常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被教出来的,他们想建立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成为别人的奴隶。”

去年这家人还曾在网络上公开募款,希望众人能捐钱,让他们得以前往中美洲展开新的人生。

这样的作法引起社会争议,近期还遭邻居抱怨,要求他们滚蛋。

虽然自家生活模式遭邻居关注,还得被下令驱逐,但他们表示绝对不会轻易改变。

“我们的生活方式可能会把某些人吓跑,但相同地,我们也会启发一些人。”

不可否认的是,阿黛尔选择回归田园的“原始”类教育,能够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大自然,诚如他们所言“与动物和植物进行互动以及了解生活环境,比拥有塑料玩具更重要。”

在小小的年纪,女儿正在开始思考可以从大自然中挑选什么,又有什么可以吃——这是他们另类教育方法所收到的积极效果。

然而,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教育是否真的适宜呢?

别人的教育方式,兜妈不好做过多评判。

但兜妈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神奇队长》,整部电影就是在说一位才华横溢的父亲带领六名子女远离世俗,在森林里面自给自足,打猎、生火煮饭、远离尘世,不接触各种传播媒体、网络、甚至是人群。

结果是每个孩子都智力超群,会说六国语言,懂高数,6岁的女儿讨论起《权利法案》头头是道,实力碾压十几岁的表兄。

但当孩子们的母亲因病死去,他们的信念也开始动摇变化,并不得已走向外面的世界。

电影用一个非常极端的故事,来探讨家庭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即使父亲将所有生存技能都教给孩子,然而孩子却失去了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就算让他们满腹经纶,但他们对人际关系,社会经验都变得一无所知。

其实他们并非无法社会化,而是他们的社会,不受任何污染。

这部电影的背后意义值得我们深思,父亲痛恨当权者扮演上帝,他将孩子们圈养起来,何尝不是在扮演着上帝?

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替他们决定教育方式。

然而,除了这种极端的家庭教育,近年来,另外一种类似的教育模式“在家上学”或“私塾学校”逐渐兴起。

尽管不被教育部认可,“在家上学”的行为正在中国悄然扩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研显示,“在家上学”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从2013年至2017年,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截至2017年2月,密切关注并有意尝试让孩子“在家上学”的群体规模约为5万人,其中真正实践“在家上学”的学生数约为6000人。

“在家上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应该是著名儿童作家郑渊洁和他的儿子郑亚旗。

因不满公立教育,郑渊洁让儿子小学毕业后即在家学习,自编教材,在三年时间里让儿子学完中学六年课程,现在只有小学毕业证书的他是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也被北京著名的史家小学聘为全校学生的“成长导师”。

兜妈并不是想反对这种教育方法,只是当父母在控诉并要求摆脱填鸭式教育时,是否也应该反思自己也在做类似的行为呢?

强迫他们遵循你定好的一切计划来执行,即便他们智力超群,他们是不是也失去了应有的童年呢?

我们需要摆脱填鸭式教育,但不是教孩子反抗这个世界,树立与现实世界对立的价值观,让他们与社会格格不入。而是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行点,这才是每位父母最由衷的心愿。

家庭即是教育,社会就是一本书,要如何阅读这本书,就看你如何去面对它,去适应他,去融入它。

赴美就医趋势

去美国看病的中介排名大揭秘

美国就医中介机构

海外就医服务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