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滚筒筛

尚林幸福城里养狗怎么样青白江大弯街道争创

2024-11-14 来源:大蕉资讯

大弯街道怡湖片区

大弯街道举办经典歌曲合唱比赛

在传统节日,大弯街道网格员上门慰问高龄老人。

大弯档案 大弯,本指唐巴公路6—7公里区间的一段弯道,是民国15年(1926年)修筑成(都)赵(镇)马路时为避张姓宅院而形成。1960年青白江建区后,正式定为川化厂生活区一带的地名,后再推及成钢厂生活区。1964年建立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工作组,1972年成立大弯街道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为街道办事处,1981年11月,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大弯镇,镇境原为华严乡的村落。

如今的大弯街道,由大弯镇演变而来。2004年6月,撤销大弯镇,设立大弯街道办事处,辖石家碾、大弯、肖家院、化工路、怡湖、广场、革新7个社区以及大夫、双元、黄金3个村,幅员面积15.53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08194人,户籍人口78225人,党员2884人。

大弯荣誉 先后获得“四川省安全社区”“2011—2015年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成都市2016年度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2016年度基层统计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四川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街道”“2018年成都市模范和谐劳动关系先进集体”“四川省2018年五星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018年成都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产业大弯 安置房工地车流穿梭,公园后街、 天美广场人流如织……走进大弯街道,到处可以感受到蓬勃的发展气息。“大弯街道已经进入了一个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五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有机更新两方面,争创全国一流街道。”大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1988年建成的怡湖公园以湖光山色和别具一格的建筑布局闻名成都地区。在公园的背后,一条俗称“公园后街”的小巷是青白江“慢生活”的代表之一,有着青白江老一批街区文化的底蕴。

秋冬时节,不少市民漫步在公园后街的绿荫下,或闲聊、或休憩,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还有市民专门到“川化记忆”主题文化墙合影留恋。

如何让“后街经济”再放光彩?大弯街道把脉问诊,探索商家店主、社会组织共建共治共享特色街区体制机制,展现怡湖公园、川化等历史物件,引进中高端蓝调、轻音乐型酒吧,把公园后街打造成承载青白江人记忆和“蓉欧+”现代生活氛围的“网红特色街区”。

同时,随着一批项目落地开建、竣工,一个个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楼宇经济雏形初现,经济社会呈现了蓬勃的生命力。“第一时间了解项目状况、第一时间解决难题。”9月上旬,大弯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明清率班子成员走访金龙广场、天美广场等综合体,面对面倾听企业需求,收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构建高效亲清政商关系并非一日之功,而需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这样的走访,对于大弯街道领导班子而言是“家常便饭”,不仅是座谈交流,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更是密密麻麻记录着企业的诉求。

此外,每个季度,大弯街道还会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收集企业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同时成立“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物业商会”,完善项目工作联系机制,为尚林幸福城商业体、蓝光地产综合体等重点项目配备“服务秘书”。

目前,大弯街道已策划包装8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完成到位内资合计16.3亿元,培育新增进出口企业1个。今年1—6月完成新增市场主体2646户,其中企业809户、个体1837户。

幸福大弯 “我的钱被传销骗了,还能追得回来吗?”“家里刚装修的房子漏水了,我该找谁赔钱”“我的社保卡掉了,该咋补办?”……在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张洪恩工作室”里,几位老人正围着张洪恩诉说着他们的“烦心事”。

今年83岁的张洪恩是一名退休老党员、老律师,在退休的22年里,他坚持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还帮社区居民“打官司”。

“张洪恩工作室”这样的法治服务“微阵地”只是大弯街道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位于大弯街道广场社区的“映像港湾”也属于“微阵地”之一。每周星期三,广场社区凤祥大道党支部书记林波都要到微阵地的门口,打开“微心愿征集箱”查看居民们留下的信件。其中有居民反映:狗狗们“散步”时随地大小便,给部分居民生活带来不小困扰。

收到“心愿”后,林波立马行动,联合小区党小组和物业工作人员在“映像港湾”商议起来。“在强化环境治理的同时,更要提高居民的素质。”“要加强文明养狗宣传,出门遛狗自觉做到三个‘一’,即带好一根绳、一张纸、一只袋。”……大家纷纷建议。 林波说:“标本兼治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清洁不等于保洁,居民遛狗一般是下午7点左右,在这段时间里,物管方要安排保洁人员增加清洁的次数。”

不久小区居民发现,社区联合物业搞起了文明养狗宣传,在遛狗的高峰期,物业增加了保洁次数,小区的环境更好了。大家竖起了大拇指,“巴适得板!群众的事就在家门口解决。”

大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弯街道处在我区主城区,在“钢筋水泥”的阻隔下,社区居民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温暖,为此,街道在商业小区、老旧院落、集中安置区、街面、市场内创新打造港湾系列“微阵地”,让居民遇到难事,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解决,同时最大限度拓宽了城市居民交往平台和沟通渠道。

平安大弯 “刷一刷脸”就能轻松过门禁,手机上就可以为来访亲人朋友开大门……这些智慧生活场景,走进了大弯街道居民的生活。

家住青江东路侨家大院的袁阿姨高兴地说,小区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适时视频监控功能的技防系统,并在重要路口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在围墙和管网上安装了防攀越的刀刺网和防攀爬刺套等安保设施,增强了小区安保能力。

像侨家大院这样的平安智慧小区,正在大弯街道辖区内逐步推广。除了“刷脸卡”,系统还同步设置了刷身份证、刷电子门卡、输手机号码等多种开门方式,完成了与公安系统数据库无缝连接,可实现对逃犯、两劳人员、重点人口等对象的精准掌控。

平安智慧小区建设只是“平安大弯”的一个方面。大弯街道还推行巡逻队精细化管理,在商业广场、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执勤点位6个,根据每月案发情况,优化巡逻线路、点位和区域时段,实施“精准巡逻”。仅今年上半年,组织夜间大巡防行动8次,出动194人次,发现并整治治安隐患11个,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巡防布控图,违法案件同比下降8%。

今年以来,在坚持织密治安防控网的基础上,大弯街道同步在筑牢环境监管网、构筑辖区安全网上下工夫,对辖区242家企业、危化单位等重点领域进行大排查,排查整治隐患214处,联合企业开展了消防、防汛应急演练19场。

记者:罗冬梅

销售与管理官网

现代盐化工期刊

中国房地产业杂志

艺术评鉴杂志官网

文理导航官网

炫动漫官网

赣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