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清洗系统

苏作姓氏起名苏妲己的籍贯在苏家作

2025-10-21 来源:大蕉资讯

苏妲己的籍贯在焦作市苏家作村

魏美智

一、苏姓的得姓始祖苏忿生

1、苏忿生的籍贯。明洪武十八年《毋氏族谱》载,始祖“名宾古,宋朝真宗时在汴梁作官,因居大河(黄河)忧患,因事适河北(黄河北),欲卜地,以河内地处山麓,非河南下洼者,比行至苏家作村,有碣石云:‘周司寇苏忿生故园。唐朝仪凤三年立。苏家作村。’因相阴阳,北高亢则峣角难耕,惟此地折中焉,山水映带,灵秀钟毓,显得可以居业。”这个记载说明,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考证和记载了周司寇苏忿生是河内苏家作村人。

苏忿生是周武王时所任命的司寇(古代最高级别的司法长官),封于苏,国于温。封于苏是指苏忿生的封地在苏,苏忿生的家园叫苏园,即今苏家作;国于温,是指古温国,所辖范围,国的辖区有十二个:温、原、絺、樊、隰、攒茅、向、盟、州、陉、聩、怀。这十二邑当中,除了攒茅、聩属于汲郡(今卫辉市)之外,其余的都是河内郡所辖的沁阳、博爱、济源、孟县、温县、武陟、修武的属地。可见,古温国并不是指的温县。古温国指的区域,比现在焦作市的辖区范围还要大些。

西周是苏子国和苏姓的重要发展时期。苏子国与周王朝的关系密切,苏忿生担任大司寇,掌管全国刑狱司法。《尚书·立政》载:“大司寇苏公,效法谨慎,使各种法律规定用得适中,能长久在全国实施。”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周公在告诫成王的《立政》篇中盛赞司寇苏忿生。因此,苏忿生在朝威望及地位很高,有与周公、召公齐名的苏公之称。

到了春秋时期,奴隶主贵族的礼乐制度发生动摇,周天子的神圣地位受到挑战,尤其是周平王将国都从长安东迁洛阳后,古温国与东周国都仅一河之隔,苏国成为重要的王畿之地,其互相间的关系日益恶化,矛盾加剧。主要矛盾来自郑国。郑国国君姬友是周宣王的同父异母兄弟,初封在关中西周王畿之地,后郑武公随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在新王畿建立郑国,地域与苏子国接壤。郑国势力不断扩张,不仅先后吞并了周边的郐、虢等国,还企图挤掉苏子国。周平王去世,周桓王即位,在郑庄公的胁迫下,周桓王擅自将苏子国部分领地划给郑国,引起苏子国与周王室不和。

苏子国与周王室和郑国的矛盾的加深,使苏子国不得不加强与西北少数民族夷狄的来往,以减少来自周国与郑国的压力。但是,苏子国与夷狄的交往原则是:“不即于狄。”即,就,迁就,就是说苏国并不一味迁就夷狄,于是引起了夷狄的不满。这种矛盾导致了夷狄的入侵。“僖公十年秋,狄灭温邑。”在夷狄入侵的时候,周王室又坐视不管,致使夷狄灭温。

2、苏忿生是苏姓的得姓始祖。苏姓出于己姓,其源头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据说颛顼生子伯称,称氏族居今河南东南的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重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祝融是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祝融氏黎有罪被诛,吴回继任祝融。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为六个姓族。陆终的长子樊,为己姓族,居于昆吾,史称昆吾氏,为己姓。夏朝中期,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苏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温,古温国的地域包括2000年的焦作市、济源市和新乡市的一部分。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从帝颛顼,到祝融氏,到昆吾氏,到有苏氏均不是以苏作姓,只有到了苏忿生,才第一次正式以苏为姓,苏忿生是苏姓的第一人,被后人祭祀为苏姓始祖。

3、苏忿生故园的位置。《中国人名大辞典》载:“苏忿生。周武王时司寇。能敬狱事。封于苏。”《中国地名大辞典》在介绍苏的时候说:“苏,古国名。巳姓,夏殷时本封在临漳县西。苏忿生为周司寇。国于温。《孔传》忿生为武王司寇。封苏园。”明确告诉我们,苏忿生的家园叫苏园。明洪武十八年所修撰的《毋氏族谱》载,毋氏的始祖“名宾古,宋朝真宗时在汴梁作官,因居大河(黄河)忧患,因事适河北(黄河北),欲卜地,以河内地处山麓,非河南下洼者,比行至苏家作村,有碣石云:‘周司寇苏忿生故园。唐朝仪凤三年立。苏家作村。’因相阴阳,北高亢则峣角难耕,惟此地折中焉,山水映带,灵秀钟毓,显得可以居业。”从这个记载,清楚的记载了苏园的位置和来历,说明苏园就是现今的河南博爱县苏家作村。

二、古籍关于苏妲己的记载

最早提及与苏妲己有关的的文献是《尚书》。

《尚书·周书·泰誓》:“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上帝弗顺,祝降时丧。”其中,“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师保,”“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都与传说中的苏妲己的罪恶有关。

《尚书·周书·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昬弃厥肆祀弗答,昬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说他“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以及“惟妇言是用”,这两项纣王的罪名都顺带提及妲己。

到了《国语·晋语》《荀子》开始直接提及妲己名字,说她与佞臣勾结,蒙蔽君主。

《国语·晋语一》:“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

《荀子·解蔽篇》:“昔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纣是也。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惑其心而乱其行;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

《吕氏春秋》中,妲己的罪名继续加重,成了赏罚无方的“为政者”。

《吕氏春秋·览·先识览》: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於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武王大说,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守法之臣,出奔周国。”

《史记》中,妲己成了纣王一切罪恶的影响者唆使者。

读了古籍关于纣王的记载,不禁使人想到过去国人对干部的考察。如果在考察干部时,某人被指出有男女关系问题,就会一票否决。古籍对纣王的罪行的记载里,都有一条纣王搞男女关系,这一条是纣王被打倒的关键罪行。苏妲己就是那个纣王搞男女关系的对象,所以,苏妲己就是纣王倒台的陪衬物。

三、苏妲己与苏忿生的关系

《竹书纪年》说:“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

《竹书纪年》:“九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作瑶室立玉门。”《国语·晋语》:“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有苏氏这个称呼可以看出在妲己入殷纣王宫的时候,有苏氏还不姓苏。假如帝辛九年妲己归殷时妲己有16岁,帝辛在位三十年,则妲己去世时约40岁。此时的妲己并非是苏氏,而是有苏氏,而苏忿生在妲己40多岁的时候被封为苏氏。从这个角度看妲己应该比苏忿生大一辈。妲己应该是苏忿生的姑母辈。同理,妲己的籍贯也应该在苏家作。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丝网印刷期刊

中国照明电器

中国食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