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朱正朱舜水影响日本第一人的儒学大师
有一位儒学大师,墙里开花墙外香,在我国几乎罕有人知,然而在外国,尤其在日本发生很大影响者,这就是朱舜水。日本史家通行一句话,“德川二百余年太平之治”始于舜水。
朱舜水先生
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诏特征,未就,人称征君,浙江余姚人。他和王阳明、黄梨洲是同乡,比梨洲长十一岁。舜水,是在日本取的号,意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国故土之情。日本执政的相国德川光国把他请到江户,执礼甚恭,不敢直呼其名,以“舜水先生”号称之——舜水是他老家一条河,又名姚江。
力辞诏征 专注学问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十一月,会稽府(绍兴)属下的余姚县城已刚入初冬,姚江蜿蜒穿过这座千年古城,龙泉山麓的官僚士大夫朱氏家族朱正家里,又呱呱地诞下一子,取名子瑜,字鲁屿,这就是朱舜水。此时,历史的时代背景已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大明王朝正摇摇欲坠。从余姚县一个叫茭湖村(今黎洲街道)王氏家族在京任职的王伟女儿王喜姐,正座着大明万历皇后(史称孝端皇后)显赫的位置,在位仅此于唐朝的武则天和清朝的慈禧,接待着一班从余姚老家赴京谋职的家乡族人,劝说皇帝善待北方满清百姓。而余姚县城姚江、候青江、最良江正被四周高高的城墙包围着,一个个城堞口守卫着兵士,防止南从奉化经四明山上的倭寇抢劫、北来杭州湾海边的倭寇攻击。朱舜水在城内的家里,平静地渡着快乐的童年,在龙泉山下朱氏宗祠私塾里读书,在姚江里嬉水,在龙泉山捉蝉,八岁那年父亲朱正病死。长兄朱启明担当起长子当父的角色,朱启明于天启五年(1625)中武进士,后升任至南京神户营总兵,总督漕运军门。因父亲早逝,朱舜水后来就跟着兄长寄籍到了松江府,成为松江府的一名儒学生,初从李契玄学,后拜朱永祜、张肯堂、吴钟峦等为师,受这几位老师学问和气节的的影响,精研六经,特通毛诗。
明崇祯十一年(1638)以“文武全才第一”被推荐于礼部,又被礼部推举为“开国以来第一”人才。然而由于晚明政坛腐败黑暗,朱舜水见“世道日坏、国是日非”,虽然“有识者期以公辅”,却慨然绝仕进之路,决心放弃入仕进身之路,专注于学问的研究。自崇祯末至南明永历福王朱由崧,到清顺治元年(1644),曾多次力辞朝廷诏征授职,拒绝做官,隐居余姚老家。
抗清复明 流亡海外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明亡。大明虽然灭亡,但明朝一大批朝官纷纷南下,阉党的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马士英把持朝政,结党营私,但仰慕朱舜水学名,征召其入仕,都被朱舜水断然拒绝。由于一年内三次拒绝召征,朱舜水遭马士英等嫉恨,以“不受朝命,无人臣礼”的罪名而被追缉。朱舜水只好星夜逃到舟山,以行商为掩护。此时,清兵入关,平定北方后,一路南下,烧杀掳掠,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系列屠城血案,江南百姓奋起抵抗。而南明弘光朝廷不一年也即被清军攻破,大小朝臣屈膝投降。
当此国家危难之际,朱舜水毅然出山,走上了反清复明的斗争道路。从南京失陷起,到永历被害止,朱舜水负责筹措军饷,七次东渡日本,二次赴安南(越南),又赴暹罗(泰国),时而返国内,日日奔走国事。和张苍水(煌言)在宁波、舟山共事,入余姚四明山助王翊在大岚山练兵,随郑延平(成功)入长江北伐,因攻金陵失利,在海上漂泊长达十四年。
在这十四年期间,朱舜水先生经历了从抗清复明到失败的悲壮岁月。
清顺治二年五月,当朱舜水首次奔赴日本时,由于日本实行海禁,不许外人停靠,只得复回舟山。顺治六年十月,南明鲁王进驻舟山,军饷困难,朱舜水筹措抗清军饷,四处奔波,不久,在余姚四明山结寨抗清的王翊到舟山朝见鲁王,与朱舜水相逢,王翊知朱舜水的义节烈行,与他结成知交,曾一度返回老家的四明山,帮助王翊练兵。后复返回舟山,再次渡海赴安南(越南)筹措军饷。顺治八年八月,王翊在四明山壮烈就义,朱舜水三书祭文祭奠,并终身废弃中秋节,以纪念王翊。
朱舜水在赴安南(越南)会南(今天的越南顺化)时,安南国王要找一个中原识字的人,差官便把他捕去。在国王面前,他直立不跪,要他做诗写字,他却慷慨陈词:“朱之瑜,浙江余姚人,因中国折柱缺维,天倾日丧,不甘剃发从虏,逃避贵邦”,坚决不向国王跪拜效忠《舜水遗书·安南供役纪事》,安南国王要杀他,派一名医官来委婉劝说,朱舜水说“要杀就杀吧,我出来时已与亲友作生死之别”。自此之后,在他住处门前天天有人被杀,人头悬在门前。国王还派人来观察他的动静,见他每天谈笑自若,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只好放弃杀他,改派朝臣向朱舜水表示敬意。一天,国王传下任命书,要委任他在安南国朝廷做官,又被他拒绝,国王召见问他家庭地址,准备接他家眷来安南,朱舜水说:我离家十三载,何有家眷,我也决不留此。国王见软硬两手均不能使他屈服,又杀之无名,国王赞叹曰:大人!高人!不独我交趾所无,如此人者,恐中国亦少,只得将他放行。
朱舜水长年奔波海上,与张煌言并肩战斗,与郑成功结下了深厚友谊。1659年,张煌言帅部于东南沿海登陆,同时郑成功率领水师沿江而下,水陆两路并发,锋芒直指南京。顺治十五年夏天,他第六次东渡日本,暂居长琦,不久接到郑成功来信,邀请他回国,一起参加北伐。顺治十六年,朱舜水监管北伐第二军建威伯马信军,身先士卒,率军杀敌,战无不胜。然而,由于战略失误,北伐军贻误战机,导致最终行动失败。张煌言被俘,郑成功败走台湾,朱舜水无奈之下,流亡日本,借兵复国。最后一次,清兵攻克舟山,朱舜水断绝了归路。当时清政府力行“留发不留头”,朱舜水誓死不剃法,因此留在日本。朱舜水流亡日本长达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朱舜水一直不忘复国大业,常常于海边西望故国,遥拜痛哭流涕。然而,一直到他去世,朱舜水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里。
流寓日本 讲学以终一部古代中日交流史,从日本来说基本是留学史,从中国来说几乎是流亡史。除了鉴真等几个和尚渡尽风波来弘教之外,中国文人,远自秦朝的徐福,近至民国时期一批硕儒的著名学者,没一个人是专程来弘扬中华文化的。朱舜水也属于亡命。梁启超将他列为明末清初五大儒师之一,与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颜习斋比肩,但实际朱舜水在中国只有十五首诗收录在《姚江诗存》中,几无影响。康有为作诗赞颂朱舜水:
孔子已无丁祭拜,学风扫地丧斯文,我游印度佛教绝,一线儒学或赖君。
朱舜水“屈于明室,而伸于本邦”,其价值即在于给日本人点拨了儒家思想及学问。
朱舜水流亡日本长崎,常面向故乡泣血,背朝北方切齿。此时的日本,正处于德川幕府锁国四十年,曾有南京富商十九人磨破了嘴皮要留寓,终未获准。此时有一个叫安东守约(号省庵)的,仰慕其学问,却拉住袖子似的请朱舜水就此留下来。安东奔走请托,终于使长崎奉行(镇巡)破例“开此厉禁”,朱舜水得以留驻日本。安东的年俸不过才二百石,实际领大米八十石,拿出一半来供养孤身飘然的舜水先生。朱舜水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深知这份情义的难能可贵,把安东视为“知己”,这二字他平生只给过两人。而另一个叫小宅生顺的,其才过人,亦有见识。朱舜水在长崎五年,开始时候不大为时人所知,二十七岁的小宅奉命到长崎寻求硕德耆儒,与明人流寓者笔谈,发现朱舜水最有学问,推荐给位居幕府宰相的光国,于是聘召朱舜水东上江户,待以宾师。“江户礼聘,实先生全生涯之一转捩”(梁启超语)。
1665年,被水户藩主德川光国聘为宾师,迎至水户讲学。几年后,朱舜水的声誉传遍日本各州。德川光国亲率文武百官迎接,待以国师之礼,受业弟子。德川光国十分敬重他,每次到他家门口,都要下车下马,以示敬意。在朱舜水生病时,德川光国亲临病榻问候。日本尊朱舜水为“泰山北斗”,许多年老的日本学者也扶着拐杖前去听他讲学,有如“七十子服孔子”,朱舜水的学生遍布整个日本和朝官。后来形成以“舜水学”为宗旨的日本“江户学派”,一直影响到“明治维新”,推动日本社会的进步,成为日本“维新致强最有力的导师”。
朱舜水把明朝的典库制度,多种工艺、石桥、房子的设计方案,明代衣冠制作,祭器、量具等介绍到日本,并著述《诸侯王庙图说》、《学宫图说》等书。日本的孔子圣庙和朱舜水有很大关系,所有祭典的礼制日本叫“释莱”,也是朱舜水带去的明代礼制。现在日本东京最大的孔庙——汤岛圣堂也是根据朱舜水《学宫图说》监造,圣堂供奉的孔子像是朱舜水从舟山带去的三尊孔子像中的一尊。这尊孔子像曾传到大正天皇手中,后又从皇宫回到圣堂,成为日本国宝。另外两尊孔子像,一尊珍藏在柳川,一尊珍藏在安东守约第11代裔孙安东守仁家中。
根据朱舜水设计,德川光国造了中国式园林“后乐园”,意即“后天下之乐而乐”。在1669年11月12日朱舜水70寿辰时,德川光国把这座园林赠送给朱舜水。“后乐园”一直保存至今,成为日本三大古典名园之一。
朱舜水设计的后乐园(位于东京小石川)现为日本重要“文化财”
朱舜水的思想之所以在日本产生深远影响,主要是除了他人品,气节感化外,也有日本社会的历史原因,十七世纪的德川家属创立了“德川时代”,但幕府与皇家、幕府和藩属之间矛盾交织,学派纷呈,思想混乱。日本儒学处于矛盾交织时期,阳明学(王阳明)正在日本崛起的时代,朱舜水反对门户纷争,主张兼容并包,扬弃程朱空洞理学,取浙东经世致用,契合了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舜水学风很快被日本各界所吸收。
1682年4月17日,83岁朱舜水卒于江户,首相德川光国用厚礼将他葬于日本茨城县常陆太田市的瑞龙山德川诸侯家族墓地,即江户(东京)瑞龙山,墓碑由德川光国亲笔用隶书体题写“明征君子朱子墓”。日本学者谥他为“文恭先生”。安东守约等把朱舜水的遗著和在日本讲学期间的书札问答,编成28卷,由德川光国父子刻印成《朱舜水先生文集》。朱舜水客居日本总共24年,他“尊王一统”的国家思想,被日本史学称为“德川二百余年太平之治”,影响十分深远。日本明治维新大业,能不流血而告成功,与朱舜水的思想影响也有很大关系。梁启超曾评价朱舜水说:“中国儒学化为日本社会道德基础,也可以说由舜水造其端。”“舜水人格极为高尚严峻,所以日本知识阶级受其感化最深。”
朱舜水因抗清复明无望、又不愿做清朝的顺民,流寓日本二十多年,讲学以终。虽有回归故乡念头,终因故里难归。在日本期间,康熙五年,朱舜水向余姚家中寄出第一封信,却在路上辗转了整整十年,信才送到余姚县城的家里,家中得信后悲喜惊叹,才知朱舜水生活在日本,人还活着。于是康熙十七年(1678),朱舜水的长孙朱毓仁,知祖父海外健在,于是浮海至日本长崎寻觅,因日本禁令,不能去江户面见祖父,次年七月,朱毓仁复至日本,而此时朱舜水已病故,只得哭祭拜墓回姚,带来祖父遗像。余姚乡间传说,余姚抗战时期,日军侵占余姚县城后,在县城民居搜查至朱氏家属,见墙上挂有朱舜水遗像,吓得立马就走,再也不在这条小巷搜查。
朱舜水至今仍然受到日本人民尊敬。现在的日本教科书上,还载有关于他的事迹。朱舜水的遗著珍藏在日本博物馆。朱舜水逝世地方,即今东京大学校内立有“朱舜水终焉之地”的标碑。现在朱舜水的墓区有专人保护。1976年5月日本知识界在东京茨城树立了朱舜水碑,以纪念这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过贡献的中国学者。
国内今有中华书局版22卷《朱舜水集》、华东师大版《朱氏舜水谈绮》,康有为写有《怀朱舜水五首》,梁启超编纂《朱舜水年谱》,著名学者楼适夷写有《朱舜水先生逝世三百年献词》。朱舜水的故乡余姚,现在与日本常陆太田市结成了友好城市,有多处纪念他的建筑、城市道路、地名、学校和一批纪念书籍。余姚龙泉山南坡有朱舜水先生故里碑亭。1982年5月,为纪念朱之瑜逝世300周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本朱舜水纪念会于龙泉山西坡建朱舜水先生纪念碑,龙泉山南麓有朱舜水纪念堂,四先贤纪念碑亭。
- 2025-10-21起名有有寓意的国学经典名字300个文雅秀
- 2025-10-21买姓氏起名想要一个像辛弃疾霍去病杨不悔类
- 2025-10-21兔宝宝起名什么字好超适合兔宝宝起名的字
- 2025-10-21马良起名2018公司名称测试打分公司起名
- 2025-10-21露营帮忙起名有奖征集扬州高邮这个网红露营
- 2025-10-21随便起名违法起名可以随心所欲吗
- 2025-10-21诗句起名字女孩小名唐诗名句起名这200个
- 2025-10-21起名文昭这些干净文艺的女孩名字让她眼里是
- 2025-10-21起名孙世群山丨血肉丰盈的艺术形象长篇小说
- 2025-10-21茼蒿种值起名字蒿之清香菊之干香的这种菜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