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真空吸笔

起名吴翌韶山精神研究会开展建党百周年活动

2025-10-21 来源:大蕉资讯

#文旅发现官#巍巍乌石峰,清清碧泉潭,2021年6月19日,多日炎炎的烈日不见了,37度的高温悄然退去,天气凉爽宜人,韶山精神研究会一行24人,在拂面的清风中,沿着宛然的湘潭县道,开启了为期一日的建党百周年湖湘文化探源的学研游。

首站来到了位于隐山之阴的湘潭县锦石乡,被誉为“中南第一泉”的碧泉潭。

这里,空气新鲜,满目翠绿、郁郁葱葱,据清嘉庆《湘潭县志》记载,“唐天宝间,石岩中泉忽涌出,色如靛蓝,投物水中,皆成碧色”遂取名碧泉潭。

湘中一带广泛流传着一条孽龙的传说:“头在江西铁树观,尾在湖南碧泉潭,摇一摇,摆一摆,洗掉湖南做中海。”由于孽龙作恶,江南一带经常发洪水,杨四将军为了制服孽龙,在江西铁树观浇铸铁树,在湖南碧泉潭投下铁链将孽龙锁住,成功冶理多年的水患,于是自唐代以来,碧泉潭远近闻名了。

碧泉潭的水形成于亿万年前地下暗河,PH值7.5-7.7,属天然弱碱性水,富含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手感滑溜细腻,入口沁人心脾,是大自然中不可多得的清流。

一汪碧泉,串联起了湘赣红色之路,也见证了湖湘文化起源和发展。

南宋福建崇安人太学博士、大理学家胡安国,有感于碧泉潭的异常清澈,便定居于此,著书讲学,其子胡宏承袭父亲衣砵,并发扬光大,始创了影响全国的湖湘学派。

胡安国于南宋建炎(1127-1130)年间,率家人、弟子从荆门来到湖南,在湘潭建碧泉书院,又在衡山办文定书院,吸引了众多湖湘士子前来就学。其中长沙人就有治《春秋》和《资治通鉴》的谭知礼,从而开始奠定了一个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学派别——湖湘学派。

1138年(绍兴八年)春,胡安国在湖南逝世,葬于湘潭隐山。他的传世著作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其中《春秋传》是他以毕生精力纂修而成,成为元明两朝科举取士的经义定本,也是湖湘学派的代表著作。

胡宏是胡安国的次子,字仁仲,因长期寓居湖南衡山五峰下,人们称他为五峰先生。他年仅15岁时就撰写了《论语学》和《程子雅言·序》。

1125年(宣和七年),20岁的胡宏进入太学,师从程门四大弟子之一的杨龟山,成为二程的再传弟子。金兵南侵时,他和父兄一起迁居潭州,创办碧泉等书院,并曾到宁乡灵峰书院(位于今宁乡县朱良桥乡灵峰山)讲学。

胡安国逝世后,胡宏独立治学,他表示“道学衰微,风教大颓,吾徒当以死自担”,写成了《知言》,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方面,被湖湘学派奉为经典,是传授师说的重要范本,当时一批批志学求道的青年纷纷来到衡山追随胡宏研经读史,后人评价胡宏“卒开湖湘之学统”。

在他教授的学生中,张栻、吴翌、赵师孟等后来都是著名学者和湖湘学派的砥柱人物,尤其是诚南书院、岳麓书院创始人张栻,更成为湖湘学派的一代宗师,使“唯楚有才”传遍天下。

在经世冶用、为民请命、一身正气的特定学风下,衍化成湖湘文化基因,氤氲于三湘四水之间,历千百年而不竭。

从魏源、曾国藩、谭嗣同、黄兴到杨昌济、毛泽东、彭德怀、周小舟等,都或明或隐,或多或少地闪现出这些传统文化基因的影响,与隐山相距趾尺的黄荆坪乡狮龙桥有曾任毛主席秘书、湖南省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的故居,仅8公里开外的乌石峰下诞生了新中国开国元帅彭德怀。

周小舟,原名周怀求(1912年11月11日-1966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县人,1935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在校入党,为“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

1936赴延安后任毛泽东秘书;1938年秋调任中共冀中区党委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此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期间,一直转战于华北大地,从事中共冀中、冀北各地政冶和宣传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6年-1959年任湖南第一省委书记,1958年,被补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六年湖南任职期间,周小舟为湖南工业、农业、洞庭湖环湖生态奠定了很好的基础,1956年毛主席回湖南视察,十分肯定了湖南取得的巨大成绩,他称赞周小舟说“苏东坡讲‘驾一叶之扁舟’,那说的是‘小舟’你己经不是小舟了,你成了承载几千万人的大船了!”

说起小舟这个名字还有个故事,1936年秋周小舟在延安任毛主席秘书时,毛泽东总是叫他“小周”。一次,毛泽东说:“你干脆改名叫小舟,一叶小舟,多好听啊。”从此,周怀求便改名周小舟了。

毛主席也十历欣赏的周小舟的文学才识,在工作之余经常让周小舟陪着沿延河水畔散步谈诗论道,一日散步时见一小孩在方便,主席来了兴致,随口拟一上联“江河移跨下”让周小舟对下联,周小舟对到“蚂蚁逐波尘”。

周小舟由一位从北平到延安的革命青年,到任毛主席的秘书及解放后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足见毛主席对周小舟的赏识和信任,周小舟在湖南任职期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造福了一方人民,其功绩至今还在湖南经济基础和文化宣传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天韶山精神研究会部分成员,在周小舟的故居前愐怀毛主席的秘书,坚定了传承湖湘文化,弘扬韶山精神的信念和理想。

离开周小舟故居,驱车向巍然挺立的乌石峰行进,十多分钟就来到了坐落于乌石峰山麓前,开国元勋彭德怀元帅的故居。

彭德怀(1898~1974),湘潭县乌石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者,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学堂,参加过北伐战争,后升为团长。1928年4月参加共产党,组织了平江起义,率部上了井冈山。担任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指挥。解放战争中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被授元帅军衔。彭德怀元帅为中国革命以及国家和军队的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935年10月在陕北吴起镇战斗胜利后,毛泽东异常兴奋,立即挥毫赋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足见毛泽东对彭德怀军事才能和功绩的肯定。但彭德怀不居功自喜,立即把诗的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

毛主席为中国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而为众人知之甚少的是彭帅的亲人也做出巨大的牺牲,彭帅的胞弟彭荣华、彭金华分别于1938年、1940年在湖南被何健杀害。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周年之际,韶山精神研究会的成员立于彭帅铜像前,追忆往昔峥嵘岁月,多少湖湘仁人志士,秉承湖湘文化精神,为劳苦大众,消灭剥削,建立属于人民的新中国,抛头颅,撒热血而义无反顾,今天的人们,更应不忘建党初心,为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而奋斗。

中华传奇投稿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编辑部

西部学刊杂志官网

石河子科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