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工业开关

孙宜起名李白一首雪谗诗信息量巨大披露多少

2025-10-21 来源:大蕉资讯

传说李白很红的时候,有一次唐玄宗宴请群臣,李白喝醉了酒,便大声呼喝高力士给他脱靴子,高力士觉得受了污辱,从此记恨下了李白。

后来,高力士多方巴结贿赂杨贵妃,让杨贵妃不停的在唐玄宗耳边说李白的坏话,导致李白被贬出京师。

李白是个直肠子,蒙冤受屈,不愿将忧闷藏在心里,于是写了一首诗,将杨贵妃与“干儿子”安禄山乱伦的丑事抖落了出来,并且暗喻杨贵妃可与古代的淫妇卫宣姜、祸国的褒姒、与属下审食其偷情的吕雉、与宫人嫪毐姘媾的始皇田后有得一拼。

李白的这首诗叫《雪谗诗赠友人》。

嗟予沈迷,猖獗已久。五十知非,古人尝有。立言补过,庶存不朽,包荒匿瑕,蓄此顽丑。月出致讥,贻愧皓首。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白璧何辜,青蝇屡前。群轻折轴,下沉黄泉。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萋斐暗成,贝锦粲然。泥沙聚埃,珠玉不鲜。洪焰烁山,发自纤烟。

苍波荡日,起于微涓。交乱四国,播于八埏。拾尘掇蜂,疑圣猜贤。

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强强。

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

坦荡君子,无悦簧言。擢发赎罪,罪乃孔多。倾海流恶,恶无以过。

人生实难,逢此织罗。积毁销金,沈忧作歌。天未丧文,其如余何。

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覆,职此之由。汉祖吕氏,食其在傍。

秦皇太后,毒亦淫荒。螮蝀作昏,遂掩太阳。万乘尚尔,匹夫何伤。

辞殚意穷,心切理直。如或妄谈,昊天是殛。子野善听,离娄至明。

神靡遁响,鬼无逃形。不我遐弃,庶昭忠诚。

李白与高力士发生脱靴之隙是743年,李白写这首诗大约是745年,而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杨贵妃祸国之预言果然成真。

从李白这首诗来看,他认为红颜多是祸水,此评价似乎有点绝对,但雨起先听风声,历史自有公论。现在将诗中几个典故展示出来,看看李白的说法到底可不可靠。

①,鹊之强强,鹑之奔奔。此句典故出自《诗经》,暗指春秋时卫宣姜淫乱祸国。李白也是照搬《列女传》,《左传》中的材料,故如此说。那到底卫宣姜是否淫乱,是否祸国,先来看看当事人的资料:

卫宣姜,姓姜,春秋时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当时齐僖公因为政治目的,便与卫国国君卫宣公商议,将自己女儿嫁给卫宣公的儿子也就是卫国的太子伋。

不料,卫宣公见此姜姓女子美得“婉若飞燕”,便不想让她做儿媳妇,而是占为己有,自己娶了她,并为她在流水汤汤的黄河边修了一座辉煌的住所,取名为“新台”。

于是,此女子便有了名字,叫卫宣姜。

后来卫宣姜给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寿,一个叫朔。卫宣公原先有个妻子叫夷姜,也就是太子伋的生母,在卫宣公娶了宣姜几年后自缢死了。

夷姜死后,卫宣姜想废掉太子伋,立自己儿子寿为太子。便经常在卫宣公耳边说伋的坏话。

卫宣公信了宣姜的谗言,于是安排伋出使齐国,又偷偷安排杀手埋伏在出使齐国的必经之地莘野,只等伋一到,在路上就将其杀掉。

寿知悉了父母要杀伋的阴谋,慌忙赶去通知伋,希望他赶紧逃跑。伋坚决不肯,说:“父亲要杀儿子,儿子只有服从的命,怎么能违背呢?”寿见大哥伋不听,便备酒席佯为伋送行,趁机将其灌醉,然后拿起伋出使的信物白旄节杖出发了,到了边境莘野,杀手看见持白旄节杖的寿,以为是伋,便杀了他。

伋酒醒以后,发现寿和白旄节杖不见了,马上明白了,他骑上快马一路追去,到了边境,见到杀手已经杀了寿,伋大喊道:“你们杀错了,我才是太子,你们杀了我吧。”

于是伋也被杀手杀死了。

寿和伋都死了,卫宣姜的第二个儿子朔当了太子。

在卫宣姜嫁到卫国十五年后,卫宣公死了,卫宣姜此时大概二十七八岁了。

卫宣公与前妻夷姜除了生了伋以外,还有其他儿子,其中一个叫顽,还没成亲。

这时宣姜的父亲齐僖公又为了政治目的,要求顽迎娶宣姜,顽开始不同意,后来迫于齐国强大的压力,只好娶了宣姜。

庶母嫁给庶子,这似乎有点悖于公俗道德,但这种情况,在春秋时期,好像是正常的,因为卫宣公的前妻夷姜,曾经就是卫宣公的庶母。

《列女传》说:“卫国危殆,五世不宁,乱由姜起。”意思是卫国就是从这时开始,政治、社会均陷入混乱,后来卫宣姜的孙子继位,就是卫懿公,更加荒唐无道,他喜欢养鹤,竟将自己的鹤都封为将军,群臣见了还要参拜,鹤死了按大将军的规格安葬。俗话说坏人自有天收,后来赤狄进攻卫国,卫国的将军都不肯上阵抗敌,卫懿公只好亲自带兵迎战,结果没几下部队就溃败,卫懿公也被狄人抓住杀掉,身上的肉也被野蛮的狄人割下来烤着吃掉了。

以上就是卫宣姜大致的资料。我个人认为,从这些史载资料来看,卫宣姜的坏,是可以坐实的,至于淫,作为一个女人,尤其是被当作政治工具的女人,她是很无奈的,她充其量只算是政治的牺牲品,因为他嫁给卫宣公,后来又嫁给卫宣公的儿子顽都不是主动的,甚至可以说是被逼的。

另外,她是否祸国,个人觉得还是牵强了点,她从十二、三岁,作为工具被嫁到卫国,一开始,肯定是天真无知,因为她还是儿童呀。而随着时间推移,受环境的影响,便从天真无知的少女,为了生存,逼成心狠手辣的毒妇,从而成就了坏的一面。应该说,最大的祸首是卫宣公和齐僖公。

所以说,卫宣姜坏,但不淫,祸国是男人的事,因她,则谈不上。

②,妲己灭纣,褒姒惑周。这里是两个典故,妲己和褒姒都是后来被妖化到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那么真实版的妲己和褒姒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一起看一下。

《左传》和《史记》都有记载这两个人物。妲己是有苏氏的美女,商纣王帝辛率大军攻打有苏氏,有苏氏抵挡不住,于是献出妲己以乞降。

而褒姒也是同样的命运,是周幽王打败褒国,褒国献出美女褒姒,希望周幽王善待褒国。

所以妲己、褒姒都是政治的牺牲品。

至于史料记载的后来发生的事,什么妲己迷惑帝辛,酒池肉林,发明炮烙之刑,褒姒的“烽火戏诸侯”,导致周幽王被申国灭亡身死骊山,这些事情仔细一想,也是有许多可疑之处。

比如,《史记》承《左传》之记载,是这样记录褒姒的:周幽王打败褒国,褒国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一年后,褒姒为周幽王生下一子,取名伯服。又四年后,周幽王废黜皇后申后,废申后的儿子孙宜太子,改立褒姒为后,改立伯服为太子。

申后的父亲是申国的侯,他因痛恨周幽王废黜申后和孙宜太子,便联合鄫国、西夷犬戎进攻西周,周幽王大败,在骊山下被杀,褒姒被犬戎人掳走,下落不明。

而钱穆却在《国史大纲》中,反驳《史记》的记载,经他考证发现,骊山一役,实际是周幽王带兵去主动讨伐的申国,而不是所谓申侯进攻周幽王。

后来在2012年,清华大学整理了一批战国竹简,也证明是周幽王讨伐申国,最后兵败而亡。

所以,妲己和褒姒乱国之说,是站不住脚的,而认为妲己和褒姒淫乱的,也无证据支持,其一,她二人均是合法的王妃身份;其二,她二人始终只侍奉自己夫君一人,未与他人有染。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

③,汉祖吕氏,食其在傍。这句话讲的是吕后与其属下审食其通奸。

审食其以前只是刘邦的一个舍人,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被安排照顾刘邦的妻儿以及老父亲,后来吕后与刘邦父亲被项羽抓去,审食其也在一起,并在牢狱里照顾了吕后三年。

俗话讲日久生情,旁人都怀疑吕后与审食其肯定有不正当的关系。

但是在正史中,几乎找不到证明吕后与审食其有染的直接证据。只有《史记·吕太后本记》中提到:“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

这里有个关键词:幸,就是宠幸的意思,许多人依此猜想,既然吕太后如此宠幸审食其,而且那么多年照顾她,肯定有隐情。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还有一条比较隐晦的消息,就是有人跟孝惠帝打小报告,认为审食其与吕太后关系非同一般,孝惠帝震怒,准备杀掉审食其,而吕太后此时的表现很奇怪,司马迁用了八个字描述:“吕太后渐,不可以言。”就是说吕太后惭愧,不能出声。

我分析一下,司马迁虽为写史,但有些历史,特别是本朝的历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是有顾忌的,但他也不愿歪曲事实,所以在他笔下,运用了一些隐晦的手法,需要从字面后去推测才能得出结论。

而对于吕后与审食其通奸之事,就是采用隐晦的笔调进行暗示给读者的。所以吕后与审食其通奸这件事,很大可能是确定无疑了。

以上也仅是我个人的看法。

④,秦皇太后,毒亦淫荒。这一句讲的是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先后与吕不韦、宫人嫪毐有染。

在《史记·吕不韦列传》,《史记·秦始皇本纪》,《战国策·魏策》,《说苑·正谏》等等史料书籍之中,都有类似的记载。

故事情节很是让人惊叹,想不到古人作起恶事来疯狂至此!

赵姬,身为秦国太后,长期与吕不韦保持秘密情人关系,这已经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了。而在其子羸政慢慢长大,吕不韦害怕丑事被他撞破,想要终止这种关系时,赵姬竟然纠缠不休。

吕不韦只好另觅一个替补,正巧,有一个宫人嫪毐有转轮奇技,是赵姬喜欢的类型,为掩人耳目,在吕不韦的精心安排下,假装让嫪毐受宫刑,以太监身份入宫侍奉赵姬,后来嫪毐与赵姬还偷偷生下两个儿子。

因为赵姬这层关系,嫪毐权势越来越大,后来获封长信侯。

有了权力后,嫪毐的私欲不断膨胀,最终与吕不韦争权而成为死敌,吕不韦就向秦始皇告发了赵姬与嫪毐的奸情。

可想而知的结果是,嫪毐及其势力被全部铲除,嫪毐被杀,赵姬被赶出洛阳,他们的两个私生子被装进麻袋摔死。

以上都是确切的史料记载,是真实存在的,可见,李白写在诗里的这个事例,是可信的。

结语:李白的《雪谗诗》,里面的内容来源于当时社会的耳熟能详的故事或史料,整体来讲,有一定的可信度,怪不得李白敢豪言道,如有一句不实之辞,我愿接受苍天的惩罚。当然,有一部分是失于偏颇的,那也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所致。不过,此篇诗章,信息量巨大,也有震聋发聩的教育意义,是一首划时代的正能量文章。?

中国食品投稿

种子科技

大众商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