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脲醛胶

孙孔起名李冠云孔子嫡传第五十代孔搢孔拯孔

2025-10-21 来源:大蕉资讯

孔搢,字季绅,孔子第五十代嫡孙。《阙里文献考·世系》:“五十代搢,字季绅,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授右承奉郎,袭封衍圣公。制曰:‘仲尼之道,垂休万世。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此者。袭封奉祀,宜及后昆。以尔重厚深醇,世系可考。选共乃事,是遵典常。命以京秩,畀以公圭,非特为尔身荣,实所以尊圣也。往其懋哉。’子一,文远。”

孔搢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袭封衍圣公,曾奉诏陪祀太庙,后来被宋孝宗擢升为知建昌军(今江西抚州南城),再官至浙西参议,阶至右宣教郎,但却在孝宗淳熙八年(1181)遭到罢官。记录宋光宗绍熙元年迄宁宗嘉定十七年事迹的《两朝纲目备要》卷二也记载说:“(绍兴)二十四年,玠卒,以其子搢为右承务郎,袭爵奉祠事。淳熙中入侍祠,擢知建昌军。久之,坐妄用库金贬秩,遂不复用焉。绍熙初,累迁至朝散大夫,未几,卒。至是,搢卒,诏以其子文远为承奉郎,袭封衍圣公。”

衢州孔氏家庙

孔拯,字元济,孔子第五十代孙。《阙里文献考·世系》:“拯,字元济。金熙宗皇统二年春正月,授文林郎,袭封衍圣公。时年八岁。废帝天德二年定衍圣公俸格加于常品,寻晋承直郎。世宗大定元年年二十六卒,葬于祖墓西南。无子,以弟摠袭爵。”《金史·孔璠传》也记载说:“拯字元济。天德二年,定袭封衍圣公俸格,有加于常品。是岁立国子监,久之,加拯承直郎。大定元年卒。弟摠袭封,加文林郎。”

《孔氏祖庭广记·世次》又记载了孔拯的袭封情况,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三月,行省上奏,请求批准由孔拯袭封衍圣公,其咨文说:“文宣王四十九代孙孔璠已袭封,未施行间身故,令长男孔拯次当袭封。照依天眷官制,合除文林郎,合封衍圣公。自古袭封不限年齿。奏。奉勅,旨准奏行。”所以,孔拯在皇统二年袭封衍圣公。金熙宗完颜亶时期正式将儒学定为国家政治的指导思想,天会年间在上京建立孔子庙,皇统元年又到孔子庙亲祭孔子。金熙宗在尊崇儒学方面多有建树,曾于天眷元年(1138)诏令以经义、辞赋两科取士。据乾隆《曲阜县志·通编》记载,皇统二年,又敕行台支拨钱四万千贯,修葺阙里孔子庙,委任曲阜县主簿孔环监督工役。禁官私侵占先圣庙地者,载于制条,为不刊之典,并免去孔氏后裔赋役。四年(1144),令于行省再拨钱一万四千五百贯、发南京八作司见材以助工役。九年(1149),修正殿。金废帝(海陵王)完颜亮天德二年(1150)冬十二月,定衍圣公俸格高于常品,不久又晋孔拯为承直郎,秩正七品上。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元年(1161)、即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北宗衍圣公孔拯卒,年仅二十六岁。因其无子,以其胞弟孔摠袭爵。

曲阜孔庙

孔摠,字元会,孔璠之次子、孔拯之胞弟。《阙里文献考·世系》云:“少颖悟,三岁而孤。及长,能力学自强,通《左氏春秋》。金世宗大定三年授文林郎,袭封衍圣公。严洁祭祀,敦睦族党。时兵燹后,庙倾圮。公愀然曰:‘生为圣人后而缪当其职,坐视隘陋如此,宁不愧于心乎?’乃亲率佃户东之蒙山,伐材取木,增修寝殿及尼防殿宇廊庑五十余楹。二十年冬十二月,召至京师,帝欲官之。尚书省言,摠主先圣祀事,若加任,使守奉有阙。乃授曲阜县令。未任,时岁方大旱,既下车,甘雨三日,岁大熟。勤于吏事,案无留牍。旧夏绢凡丈尺小户,合并全疋输纳,吏胥恣为奸利。公止令依市价积算输纳,旧弊尽革。县城坏,官计修筑,戒董者曰‘慎勿拆庐舍、坏墓冢。墓有碍者,当随地筑之。’其死而无主枯骨暴露者,尽以己俸收葬,碑曰丛冢。后终奉直大夫,年五十三卒,赠光禄大夫。子二:元措、元紘。”《金史·孔璠传》亦载:“摠,字元会。大定二十年召摠至京师,欲与之官。尚书省奏,摠主先圣祀事,若加任使,守奉有阙。上曰:然。乃授曲阜县令。明昌元年卒。子元措袭封,加文林郎。”

根据文献记载来看,孔摠颇具“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之风,他在曲阜县令任上,为官刚正,勤于吏治,恤老济贫,名声显著。孔摠承袭时期,正值宋金对峙之时,时局的动荡必然造成了林庙的颓敝,孔摠奏请维修祖庙,但“有司吝于出纳,乃更破广为狭,刬崇为卑,由是别得故时羡钱为殿费。袭封公蹴然曰:‘是规模者,岂能称前殿,为王寝乎?吾独以奉祀事守林庙为职,顾不得以专达,虽然,我岂敢不力与?’乃与族长端修,亲率庙丁载斤斧走东蒙,深入数百里,历戏险,冒风雨,与役者同其劳,得其松中椽橑者以千数。又与族兄播市材于费,凡棼栌栱桷之属皆取足焉。”(金党怀英撰《重建郓国夫人殿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孔摠看到林庙残破而深感不安,又请修无门,于是亲自率领人员到去蒙山砍伐木材,修复祖庙,继续了金代的维修圣庙工程。皇统年间的维修孔庙,其规模并不大,被毁建筑也未得到完全复建。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孔摠又继续开始了孔庙的维修。《孔氏祖庭广记·族孙碑铭》记载了金代名臣党怀英所撰写的《金故赠正奉大夫袭封衍圣公孔公墓表》云:“公职在严奉林庙,草木居人无敢辄犯,宗族之间少长有礼,人敬其勤,复畏且爱。一日顾曕郓国夫人殿,私自言曰,生为子孙而谬当其职,使之隘陋如此宁不愧于心乎?乃亲率佃户携斤斧之具东之蒙山,躬亲指画采伐中椽桷者,旬有余日,连车接轸以归。起西庙、尼山两处郓国夫人殿及大中门、家庙、斋厅、祭祀库计五十余楹,彩饰图绘毕备。”

大定二十年(1180)十一月,金世宗召孔摠赴阙,欲留朝任用。尚书省认为孔摠主奉孔子祀,若留任于朝,孔子林庙的奉祀就会有阙,孔摠也以其职责是林庙祀事而力辞,金世宗完颜雍深为感动,遂取折中之法特授孔摠为曲阜县令。孔摠就任曲阜县令后精勤吏事,恪尽职守,从县署到其居住地往返十五里有余,却没有一天缺位,出现了曲阜县“差科甚均,词讼无滞”的局面。而按照当时的税收制度,百姓在每年夏季需要以户为单位缴纳一定数量的绢,收布则只能是正匹,不足一匹的则“旧例合并,全匹输纳”,但这种规定非但不合理,更为具体办事的差役提供了盘剥百姓的机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孔摠发现这个问题后,革除旧弊,下令一律和算和买,改善了缴纳办法,收到百姓的欢迎。孔摠在任曲阜县令期间还曾维修曲阜县城墙,在动工之前,他告诫具体办事的人员说:“慎勿拆庐舍、坏冢墓,若庐舍有碍,当随地筑之。冢墓有坏,当以己俸完之。二者既安,吾心亦安矣。其有不成葬穴,无主暴露枯骨,当遣使厚葬之。”(金党怀英撰《金故赠正奉大夫袭封衍圣公孔公墓表》)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孔摠不负祖德,在修筑城墙的时候交待下属不许拆毁民房、毁坏坟冢,如果真有需要动迁的房舍应当随地为之重盖新房,如果有损坏坟墓的则用自己的薪俸为之修理好,如果有暴露枯骨的无主坟墓则收敛厚葬,立碑说明是“丛冢”,令邑人春秋致祭。

《论语·雍也》章记载子贡曾问孔子: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以人为中心,讲究“生生”、讲究“尽性”,人虽是宇宙间渺小的生命,但因能“尽性”,即能实现自我,开物成务,推己及人,同时也能实现他人。儒学的核心曰“仁”,这也是儒学最高的道德原则和标准。《中庸》上说“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所谓“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生生之德也”,在天覆地载之中,体现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一体之仁,反映出中国文化敬天重德、仁慈博爱的思想精神,她是覆盖于整个社会、自然与人生的。孔摠在改革税收方法和修葺城墙时期的做法,生动的诠释和践行了其先祖孔子之教。

孔摠在曲阜县令任上因政绩显著,后来又被擢升奉直大夫,于金章宗完颜璟明昌元年(1190)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葬于祖墓西南,诏赠光禄大夫。元配孙氏,宋副枢密使、泗水县人孙傅之女孙,封鲁郡太夫人;继配侯氏,亦泗水县人,封鲁郡太夫人。子二:孔元措、孔元紘。女一,适兖州宣武韩昺。

新晋商官网

船舶物资与市场

清洗世界

孩子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