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两会焦点

道德作业安全游泳的小窍门暑期防溺水进馆游

2025-10-28 来源:大蕉资讯

儿童入水前,适当做些肢体抻拉动作活动身体,可预防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游泳过程中出现痉挛。

今年暑假中,青少年如何科学防溺水再次成为了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连日来,记者走访城区各大游泳场馆发现,随着暑期来临,不少家长为孩子报名了游泳培训班,使得儿童扎堆泳池解暑。对此,专业人士建议,为保孩子安全,家长最好陪同入水。

未成年人游泳玩耍 必须要有家长监护

“这几天,我给孩子报名参加了一家游泳馆的游泳培训班,游泳这门生存技能必须掌握。”衡阳市高新区一名陈姓家长告诉记者,暑假期间最担心孩子偷偷跑出去野外游泳,所以报名让孩子学会一项“保命”技能,就算万一不慎落水,也能保住命。

近日,记者在城区各大游泳场馆看到,暑期来临后,不少家长为孩子报名了游泳培训班,他们在游泳教练的指导下,尽情享受着泳池带来欢乐。而一旁陪同的家长态度却各不相同,有的家长主动陪孩子下水体验,有的家长双眼紧盯孩子,时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有的家长则若无其事地玩着手机。

“未成年人在游泳场馆、温泉浴场等公共水浴场玩耍时,一定要有大人监护。”一名专业游泳教练提醒称,父母的监护永远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不要把孩子的安全寄托在游泳圈、浮板等救生设备或救生员上。因为孩子的游泳安全保障应该由家长和救生员共同组成,两个方面倘若缺失一方,孩子的安全便无法有足够的保障。

“带孩子游泳时,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同时还要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告知孩子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发生误吸和溺水。”他提醒各位家长,溺水的发生不分时间及地点,无论何时何地,家长都应提高警惕。

筑牢防溺水“安全网”,齐心共护孩子成长

“喜好戏水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可一旦发生溺水事故就是一场难以挽回的悲剧。”“中国好人”、衡阳市道德模范李春生认为,很多儿童发生溺亡事故,归根结底是由于多数孩子是不会游泳,一旦不慎落水,非但不能自救,还可能给施救者带来危险。

“近年来,不少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游泳课,让孩子多掌握一项技能,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李春生认为,防范孩子溺水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游泳技巧和求生、救生方式。但他提醒称,学习游泳最好要等到孩子上小学以后,如果年龄太小学习游泳,一是身体发育还不成熟,更容易发生呛水、溺水等风险;二是年龄太小理解能力跟不上,学习速度慢,掌握不到要领。

“保护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各方力量要未雨绸缪,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李春生建议,学校、家长等要创新安全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开展现场观摩、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让孩子对防溺水知识入脑入心。同时,家长还要配合好学校,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能深刻认识到溺水的危害,从而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同时,少年儿童自控能力弱,在“防溺水”工作方面,除了主动让孩子学习游泳知识、救生技巧外,家长、学校、政府等还需要形成监管合力,做到守土有责,让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得到最大保障。如政府部门排查处置河湖坑塘安全隐患;志愿者加大对户外水域巡查劝导力度;学校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等,共同打造安全防护体系,筑牢防溺水“安全网”,齐心共护孩子成长。

如何在夏日享受游泳乐趣的同时,让孩子游得更安全?记者采访了某游泳馆教练员,他给广大市民提了三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入水前,做好拉伸防护工作

防护:建议游泳前穿戴好游泳圈、浮漂等浮体物品,尤其是带孩子来游泳的家长,更应为孩子准备好防护装备,并在游泳时看管好孩子。

热身:入水前适当做些肢体抻拉动作活动身体,可预防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游泳过程中出现痉挛。

提醒:游泳前忌空腹或过饱,餐后一个小时左右为宜。

第二条建议:游泳中,控制时间预防感染

入水时:不要从池边直接跳入,既容易溅起水花影响到别人,也可能使自己受伤。

游泳时间:初学者在水中一次性游泳时间不宜过长,15到30分钟为宜;有一定游泳基础和想健身的游泳者,可连续游泳40分钟以上。

提醒:预防中耳炎,最好避免耳朵直接受水拍击,勿让水位处在耳朵与鼻子之间,并佩戴耳塞;长时间在水中游泳建议戴上泳镜,既有利于看清水下状况,又可以防止眼睛发炎或被感染,还能起到防碰撞的作用。

第三条建议:发现溺水后,第一时间施救

及时施救:去除湿衣服让孩子处于侧卧位,尽量让液体流出,防止孩子将口鼻腔内的水误吸到气管中。

拨打120:发现孩子没有呼吸、心跳,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紧急就医。

提醒:大脑缺氧超过4分钟,将会对脑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记者金明达 编辑刘紫叶)

运输经理世界杂志社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信息与电脑杂志官网

造纸装备及材料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