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广场砖

残疾人生活小窍门让残障人士快乐幸福的沟通

2025-10-28 来源:大蕉资讯

2021年10月8日,我为北京大兴长子营镇残联社区残障工作专员讲解关爱残疾人的沟通技巧。

教给大家简单有效的沟通技术

我们的身边不缺“爱”,缺的是“让爱有效传递”,“有效的传递”就是有效的沟通。我们的目的是让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乐于与我们合作!有效的沟通就是“让他们乐于听我们的话”。

用一个14年案例展示出一个既有效又简单的沟通技巧,使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在社会心理指导工作中的功效:简单、有效、易学。

一个小妙招儿:仅仅是“重复例外、赞美例外”,竟然让一个暴躁、不讲卫生的痴呆症患者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歌手!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让亲人和邻里都喜爱的人。

如果一个方法能够改善“痴呆”的人生活品质,那它对正常人也一定有效。尽管没有完全一样的人,而所有的人却都有一样的本性:趋利避害。

有效的沟通促进改变。一个人只要有欲望,就可以改变,而方法特别简单:

1.我并不能把“痴呆”变成“不痴呆”,却可以使痴呆的人变成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2.“问题”是“应对的方法不当”的结果,找到有效办法,问题就可以解决。

3.有效的方法持续做,无效的方法就停下。

4.包容错的,错的减少;赞美对的,对的放大。

5.凡事都有例外,解决的方法就是“重复例外”,“例外”就是“没有问题”的方面或时刻。

6.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这个方法简单就简单在“三次心理指导”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让这个原本痛苦绝望的家庭充满幸福和快乐。

头一次心理指导:

小明妈妈讲述家里的问题:小明35岁了,他在7岁发高烧,治疗不及时,得了痴呆症。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越来越暴躁,时常打妈妈。他捡垃圾,在垃圾里面捡吃的。不洗澡、不洗脸、不洗手。绝望的妈妈想离家出走,却又舍不得孩子;陪伴着孩子,又恐惧不安,万分纠结的妈妈,该怎么办?

我的方法是:寻找“何时比较听话?”“孩子干什么的时候不打人?”“孩子喜欢什么?”

妈妈的回答:孩子喜欢吃,有好吃的就开心。喜欢唱红歌儿——会唱三首半,一唱歌就开心,情绪就好,就不打人。

我建议:每天开饭前和吃完饭后,要洗手、唱歌,每天至少6次。

第二次心理指导:

三个月后的第二次咨询。小明妈妈说:孩子没有再打我,养成了洗手的习惯。一唱歌就充满欢声笑语。但是,他加垃圾都堆在卧室里,我一说他就急,就要打我,我想起了你的话“不揪错”,就立即停下来,他就缓解了。可是,家庭臭气熏天,无法正常生活。我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教孩子垃圾分类。值钱的洗净放在屋子里,不值钱的,不干净的,放在院子里。

第三次心理指导师:

小明妈妈说:孩子开心了,不打人了,总是拉着妈妈唱歌,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可是,孩子卖废品多了,有了收入,就总买甜食,可他有糖尿病!

我的建议:悄悄地跟着他,观察他去哪里买东西。进而坦诚地请求收款员帮助,把提前买好的无糖的食品再卖给他……。

我倡议残联的领导成立残疾人艺术团……

后来小明变成了残疾人歌唱团的首席“歌唱家”。

参加文艺活动成了小明最快乐的事情

爱育人、赞美鼓舞人、环境塑造人,做快乐的事情就会变成快乐的人!快乐的生活从唱歌开始!做快乐的事就会幸福!

后来,小明大年三十儿主动给残联的张主任和艺术团的杨老师拜年,主动洗全家的衣服,妈妈把自己的内衣拣出来要自己洗,小明执拗地夺过来“我洗!”……

小明为我唱了一首《小白杨》

与会的专员们深深地为讲座所感染,他们欣喜地感觉到,沟通是这样的简单,更知道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伟大,就会创造奇迹。

汽车电器杂志

建材与装饰编辑部

丝路视野

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