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驾亲征真的能战无不胜吗事实恰恰相反
2024-04-01
来源:大蕉资讯
御驾亲征真的能战无不胜吗?事实恰恰相反
纵观历史,但凡出现御驾亲征的场景,要么是皇帝在危急关头挽狂澜于既倒,要么是趁势力强大时耀武扬威。按说这般架势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结果却不然。
就这样,拿到“护身符”的高句丽军一旦处于下风就宣称投降,隋军一边停止进攻,一边奏报隋炀帝。等皇命终于传来时,高句丽军的城防工程已修缮完毕,再度抵御隋军进攻。如此循环往复,辽东城久攻不下,而最初30万之众的隋军无功而返时仅剩两千多人。
无独有偶,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同样亲征高句丽,一路势如破竹,眼看就要直抵平壤城下,唐军却在安市(今辽宁海城南营城子)受阻。这时,有个高句丽俘虏前来进谏:“安市子民普遍顾家,不肯轻易放弃守城;而乌骨城的将士大多年迈,不如转攻那里,朝夕之间便可取胜,其他小城必然望风而降。”这本是一招妙计,但长孙无忌说:“天子亲征异于普通将士,应以风度为重,不可乘人之危。”唐太宗听后继续跟安市死磕,终因粮草将尽、寒冬将至而撤军。
24年后,唐高宗也打算亲征高句丽,但被武则天劝阻。于是他在后方与前线将士通力协作,最终灭了高句丽。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帝王适度放手而使将士充分发挥其专业性,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
史上类似案例还有很多,所以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如果苻坚、窦建德、完颜亮等人不自以为是地御驾亲征,也不至于输得那么惨!”他最终给出的忠告是“天子讨而不伐”。
当然,御驾亲征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弊端显而易见—缺乏专业指挥,在具体事务中对下级过度干预,甚至大包大揽,再加上愚蠢可笑的“领导包袱”,很容易导致全线溃败。“讨而不伐”是一种放权的胸襟,更是一种借力的智慧。
相关文章
- 2025-07-03红枣是良药茶疗方怎可少
- 2025-07-03腹部疼痛是什么原因腹疼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 2025-07-03补肾壮阳的药物有哪些补肾壮阳的中药怎么吃
- 2025-07-03不宜洗澡的五个时段饥饿时洗澡会虚脱
- 2025-07-03控制胆固醇最好的方法是食疗
- 2025-07-034大食物教你有效补肾
- 2025-07-03揭秘鸡血藤的功效有什么药理作用
- 2025-07-03老年人阳气不足要多吃韭菜
- 2025-07-03立秋养生有诀窍力荐四大养生法则
- 2025-07-03老人保护腰椎要改善护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