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激光晶体

婴儿漾奶怎么回事呢如何处理新生儿漾奶

2023-08-17 来源:大蕉资讯

婴儿漾奶怎么回事呢 如何处理新生儿漾奶

一、新生儿漾奶的原因

有很多正常的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星期常常在吃完奶后从口边流出一些奶液,每天可有多次,这种情况俗语叫“漾奶”。有少数婴儿在喂奶后因改变体位(多见喂奶后不久给婴儿换尿布)而引起漾奶。除漾奶外,一般情况良好,小儿发育不受影响,体重照常增长,则属正常。随着月龄增长,漾奶慢慢就会停止,大约于生后6个月内自然消失。

新生儿漾奶的原因

新生儿胃容量极小,胃的肌肉很薄弱,胃神经的调节功能发育不够成熟。

胃贲门(胃入口处)肌肉松,而幽门(出胃处)又较紧,加之胃呈水平状,胃底平直,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如果喂养姿势不对,喂养不当,喂得过饱,喂奶时哭啼,吸空奶瓶,乳头过大或凹陷等引起大量气体吞入;或用奶瓶喂奶时,橡皮奶头孔眼过大,吸奶过急,过冲,或喂奶后过多、过早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呕吐。

二、7大方法预防新生儿漾奶

(一)喂奶前先换尿布,喂奶后尽量少搬动婴儿。

(二)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三)对于用奶嘴吃奶的宝宝,选择大小最为合适的奶嘴;

(四)给宝宝喂养较为稠厚的奶方;

(五)注意喂奶姿势,不要喂得过饱,在啼哭时不急于喂奶,不吸空奶瓶,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躺下入睡时,头要稍抬高,身体向右侧卧,使奶汁易经胃进入十二指肠,同进也可防止溢出的奶误吸入气管或肺发生窒息,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六)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七)喂奶量不宜过多,少量多餐,间隔不宜过密。

三、新生儿漾奶如何处理

溢乳即漾奶,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就好像宝宝吃多了,有时顺着嘴角往外流奶,或有时一打嗝就吐奶,这些一般都属生理性的反映。这与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及其解剖特点有关。正常成人的胃都是斜立着的,并且贲门的肌肉与幽门一样发达。而新生儿的胃容积小,胃呈水平位,幽门肌肉发达,关闭紧,贲门(上口)肌肉不发达,关闭松,这样,当新生儿吃得过饱或吞咽的空气较多时就容易发生溢乳,它对新生儿的成长无影响。处理时,只要每次喂完奶后,竖抱起新生儿轻拍后背,即可把咽下的空气排出来,且睡觉时应尽量采取头稍高右侧卧位,便会克服溢乳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侧卧位,可预防奶汁误吸入呼吸道并由此引起的窒息。为了防止宝宝头脸睡歪,应采取这次奶后右侧卧位,下次奶后左侧卧位,这样要比仰卧位好,且可避免误吸奶汁到呼吸道的危险发生。若发生呛奶,应立即采取头俯侧身位,并轻拍背,将吸入的奶汁拍出。

四、新生儿漾奶与新生儿呕吐的不同

新生儿漾奶是指喂奶后随即有1-2口奶水返流入婴儿嘴里,而后从口角边漾出。有少数新生儿是在喂奶后片刻,因改变体位(多见喂奶后不久给婴儿换尿布时)而引起漾奶。漾奶的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并不影响生长发育,可视为正常现象。随着月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多于出生后6个月内自然消失。

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呕吐不同于漾奶,呕吐是由于消化道和其它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呕吐时,奶水多以喷射样从嘴里涌出。呕吐物可以是奶水或奶块。

呕吐的原因比较复杂,新生儿呕吐和其他年龄的小儿呕吐不同,与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新生儿胃呈水平横位,容量小,而且胃的入口也就是贲门发育较差,出口发育较好,形成出口紧入口松的特点,因而奶水容易返流引起呕吐。如果遇到喂养或护理不当,比如喂奶次数过多、喂奶量过大、乳头过大或凹陷,或用奶瓶喂奶时橡皮奶头的孔眼过大、吸奶过急、过冲,或喂奶后平卧,或过多、过早翻动婴儿,都容易引起呕吐。严重时,奶水还会从鼻子呛出。这种呕吐只要改进喂养和护理方法后即可得到缓解。作为家长尤其要注意每次喂奶后应将新生儿竖着抱起,拍拍后背,让其打嗝排气,然后轻轻让孩子右侧卧位睡下,这样即可避免呕吐。如采取上述方法后仍然呕吐不止,就应去医院查明呕吐的原因,并及时处理。

中国市场杂志社

明日风尚杂志

文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