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困的小官到位极人臣揭秘公孙弘的开挂
出身贫困的小官到位极人臣,揭秘公孙弘的开挂人生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公孙弘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前121年,80岁的公孙弘在丞相任上病逝,临终前忆及往昔,公孙弘笑了,十年前若有人告诉公孙弘他将会位列三公之首丞相位置上时,恐怕公孙弘自己都不相信,但在公孙弘的人生尽头确实实现了,人生最后的十年相比于之前的七十年实在太短,两者之间的人生差异让公孙弘都觉得梦幻、不真实。纵观公孙弘一生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七十年尝遍人生苦楚,第二阶段后十年位极人臣,有人说公孙弘是幸运的,他不像冯唐那般至死都没被重用,有人说公孙弘是大器晚成,厚积薄发才有这样的人生奇遇,还有人说公孙弘是典型的投机分子,大忠实奸,称其为汉朝的第一奸臣都不为过。那么真实的公孙弘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他最后十年的人生真的“开挂”了么?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又再次下诏求贤,这一次菑川国再一次推荐公孙弘赴京,公孙弘以自己上次被罢官为由,希望郡国可以举荐他人,但是郡国坚持举荐公孙弘,至于菑川国为何会如此坚持,想来与公孙弘在郡国以学习、传播《公羊》闻名有关。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病逝,汉武帝终于彻底掌管大权,第二年,汉武帝在下诏征求治国方略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主张被汉武帝接受,此时因为汉武帝对儒学尤其是公羊派儒学的重视,菑川国举荐因学习、传播《公羊》而闻名公孙弘有投汉武帝所好的意愿。在菑川国的举荐下,公孙弘再次入京,这一次公孙弘把握时机因一篇策论被汉武帝封为博士,而后汉武帝令其在金马门待诏。
再次获得帝王青睐,公孙弘自知趁热打铁的道理,主动多次的向汉武帝提供治国教民的建议,汉武帝不禁对公孙弘刮目相看,而后汉武帝派公孙弘去西南夷视察,让他看看有没有通西南夷的必要,公孙弘考察之后向汉武帝建议通西南夷的政策不可行,汉武帝听完史书用了两个字形容,史书载:时方通西南夷,巴、蜀苦之,诏使弘视焉。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也就是说公孙弘的建议被汉武帝否决了,忆及当年汉武帝派遣自己出使匈奴回来复命被汉武帝认为没有才能的那一幕,公孙弘再结合这次的经历,公孙弘顿悟了。
他的顿悟表现在之后每次朝会发起议论公孙弘都让汉武帝自己做抉择,从不驳斥争论。几次之后汉武帝便暗中观察公孙弘,然后汉武帝得出了公孙弘品行敦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吏事,又能以儒术缘饰文法的优点,这让汉武帝异常的高兴,可以说公孙弘的这次顿悟为他提供了升职的无限便利。(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上察其行慎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
之后公孙弘的人生如开挂般,先担任御史大夫,在丞相薛泽被免职后,汉武帝欲任用公孙弘为丞相,不过当时汉朝有一个制度即丞相必须由列侯来担任,公孙弘不是列侯,不过这难不倒汉武帝,汉武帝先封公孙弘为平津侯,而后任命他为丞相。以丞相而封侯,公孙弘开了一个先例,自此这种制度便在汉朝继续推行下去。
在丞相任上公孙弘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也做了许多有益于朝廷的事,比如反对任用酷吏管理百姓,打击游侠,将自己的儒学思想推而广之。可以说公孙弘是一位出色合格的丞相,在其任上他依靠自己的才能将朝廷治理的井然有序,虽然对朝廷有贡献,但他的个人缺点也很明显,睚眦必报,比如诽谤汲黯,劝说汉武帝诛杀主父偃,刁难董仲舒等,无怪乎有人称他为大奸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公孙弘的有些作为虽然被人不齿,但整体来说公孙弘的正面贡献还是多于他自身缺点所造成的损害的,他的那次顿悟对至今来说仍有借鉴意义,人生不是横冲直撞,该圆滑时还需圆滑。
- 2025-05-13领养猫狗衡阳不能任性了衡阳市城市养犬管理
- 2025-05-13领养猫猫萍乡领养猫的流程是怎样的需要注意
- 2025-05-13养猫互助次数气人胜负欲用在了养猫上你希望
- 2025-05-13唐庄里养狗好吗河南卫辉唐庄书记谈民生养鸡
- 2025-05-13小伙超爱养猫为什么宅男爱养猫
- 2025-05-13养羊养几只狗好到底需要几只狗
- 2025-05-13养什么狗不用上班了呢她是唯一一个不想去上
- 2025-05-13花园一街里养狗好吗通过这件事觉得养狗还是
- 2025-05-13养狗比养人还难养为什么现在养狗养猫的越来
- 2025-05-13养猫无过度粮猫咪一直吃不胖那是因为猫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