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民素质

白林旅游打卡这三处地方才算真正来过白琳

2024-05-17 来源:大蕉资讯

白琳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阜人文大观的古镇,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此地称作“白林”,相传是有一白水仙者迁居此林中,故得此名,后雅化为“白琳”。小编特策划了一场白琳寻古之旅,踏进这座千年古镇,领略白琳的古朴,感受历史的韵味。

第一站:白琳古街

穿过一条蜿蜒的巷子,我们到了白琳古街的街口,入眼便是横亘在街口的大大的“老街欢迎您”的横匾,以竹制圆匾为底座,端正规矩的黄字附着其上,很是显眼。一排的红灯笼垂挂在匾下,红色灯穗轻轻摇曳,与那五个大字相呼应着,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行着注目礼。

福鼎人爱喝茶,聚友会客,都少不得要泡上一壶老白茶。而古街两旁林立着的古色古香的茶铺,便成功吸引了众多爱茶之士的光顾。

对茶馆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书中的描写:八仙桌、长板凳、沾满茶垢的陶瓷茶壶,茶客三两,品茗论道,如果是再讲究一些的,或许还会配上一个满腹经纶的说书先生,说红楼,话三国,经典话本,稗官野史,娓娓道来,一壶茶尽了,那说书人喋喋不休的嘴也停了下来,醒木一起一落,只留下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而意犹未尽的众茶客们只能百爪挠心,欲罢不能,却又拿他没甚么办法。

看到步升春茶馆的时候,恍惚间以为走进了书中的世界。从外面看,这是一幢民国风格的建筑,灰色厚重的砖墙,极具年代感的彩色玻璃窗,门两旁边的两盏装饰灯也选择了煤油汽灯的造型,门口的台阶呈放射状,一圈一圈向外延展,向内收缩。踏进茶馆,民国风味愈发浓郁。烘笼、竹编篮、花纹陶罐、木质行李箱、民国明星海报等年代感十足的老物件闯进视线,仿佛一下子就将人拉进了那个传奇而又跌宕起伏的时代旋涡里,恍然如梦。

这不止是一家茶馆,更是白琳古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除了茶馆,这里的其他商铺或多或少也带上了茶的元素:茶叶、茶具、茶器、茶宠……琳琅满目,看都看不过来。玄武岩是白琳一宝,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白琳玄武岩赛过大油田。”玄武岩,色沉质坚,通体乌黑。聪明的白琳人,将玄武岩与茶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用玄武岩制作出了一款款精美的茶盘,有荷叶田田,有骏马奔腾,也有阴阳八卦,各式各样的图案在经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后,一一呈现在茶桌之上。就是煮茶品茗,也多了一分雅趣。故此,用玄武岩制作的茶盘在茶客中颇受欢迎。

第二站:翠郊古民居

到了白琳,就一定不能错过翠郊。

翠郊古民居声名在外,早已成为白琳除玄武岩外的另一大“招牌”。这座被誉为“江南第一大古民居”的古宅,是个不折不扣的“三朝古宅”,从清乾隆,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翠郊古民居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二百七十余年间,岿然不动地见证着这户曾经富甲一方的吴氏大家族的兴衰荣辱,见证着每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

笔者以为,翠郊古民居有四妙。一妙,妙在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占地面积足足有1.4万平方米;二妙,妙在其建筑风格之独特,既有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弘跋扈的气势,又不失江南民宅的精巧细致,在江南众多古民居中,翠郊古民居可以说是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三妙,妙在其结构布局之巧妙,主体为三进式院落,由6个大厅、24个天井、192间房、350根木柱组合而成。

据说过去有些大户人家,因为屋宅之大,门窗之多,还有专门负责门窗的仆人,仆人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开关门窗,一扇扇窗、一道道门,一开一关,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四妙,则妙在其装饰之瑰丽,雕梁画栋,极其精美。所有的梁、柱、窗、门皆以木雕图案为饰,而这图案也是极为讲究,花样繁多,无论是花鸟鱼虫,祥禽瑞兽,还是人物肖像,无不栩栩如生,极尽匠心。

清代大学士刘墉,后世称之为“浓墨宰相”,据说他与翠郊古民居的主人私交甚笃,“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的楹联就是他赠予吴家的。

古民居的主体建筑,是双层木质结构,连接上下两层的是木质的楼梯,木梯狭窄,仅容一人通过,若是两人并排而行则稍显拥挤。踏上木梯,脚下的木板咯吱作响,连忙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片宁静,同行人之间偶有交谈的,亦是轻声细语,不敢大声喧哗,也是怕扰了这方宁静。

似乎大户人家宅院的标配都少不了一个后花园,翠郊古民居亦然。掩映在盈盈绿意中的后花园,曲径通幽,充满了江南古民居的温婉韵味,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无一不透着古朴的气息。砖石堆砌而成的拱门前,是属于暮春的青翠欲滴,密密匝匝的绿,争先恐后溢出了高墙,一副迫不及待要向游人展示姿态的样子。沿着石子路穿过拱门,尽头是一方石桌和三张石凳,说不定刘墉与吴家主人就曾在此秉烛夜游,谈古论今。

第三站:萧家大厝

萧家大厝位于白琳翁江,虽然规模不能与翠郊古民居相提并论,但也不失为寻古探幽的一个好去处。

萧家大厝共有三座,现留存着四、五房大厝与长、二房大厝,三房大厝在经过两次重大台风的侵袭之后,损坏严重,如今仅剩下厝基。

与翠郊古民居相比,萧家大厝多了一些烟火气,随处都可以看到生活的痕迹。天井的正中央,两张长板凳架起了一个小小的茶叶晾晒台,竹编茶匾置于板凳之上,匾内均匀铺着采摘下来的春茶,许是近日天气晴好,新鲜的茶叶早已慢慢晾干,离得近了,还能闻到淡淡的茶香。天井的过道两旁整齐摆放了数盆盆景,绿萝、月季、海芋、凤尾竹、仙人掌……为这座百年老厝增添了不少生气。

天井的左右两侧都设有院落,进院子前,得先跨过一道高高的门槛。在过去,门槛的高低与宅院主人的社会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门槛越高就意味着这户人家的身份越高。因着这门槛之高,在同行人之中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这门槛这么高,以前的闺阁小姐们是如何优雅地跨过去的?”“所以她们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嘛!”

萧家大厝的门窗梁柱亦有精美的木雕,各种讨彩头的花纹图案成为古厝里的一个个美好而神秘的符号,引人入胜。而窗棂则带着一股欲说还休的空灵之姿,慢慢走进屋内,当外面的光线射进昏暗的屋里时,窗棂上的花纹也斜斜地映照在墙上、地板上,自成一道风景。透过古朴的窗棂,屋外的盎然春意也进入了眼帘,隔着一扇窗,里外皆是迷人的风景。

或许,唯有置身于这样的宅院里,才能领会到“庭院深深深几许”之趣吧。

“幸福福鼎”编辑部

文:温丽芬 曾云端

图:王婷婷 雷小芳 林钢生 太姥山旅游

海外医疗服务公司

纪念斯隆凯特林看病服务机构

赴美就医趋势

美国看病服务中介有哪些